返回

第1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回到宾馆开会时,大家再次感慨。但老牛却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观察结论。

            他说,咱们的导购员的确没得说。但是,你们注意过没有——我特别数点了一下——这个商场里有七八个品牌的牛奶有导购员。可是,你们看到其他品牌的导购员在干什么?他们的活动甚至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香港人敬业,不是就给蒙牛一家敬业吧?难道蒙牛给导购员的钱比其他品牌高10倍?所以,特殊性只有放到普遍性的大背景下去考察,才真的有意义。这个事情的特殊性,可能有两点,一是导购员知道我们要到商场,二是这位导购员特殊。

            

            八、实践是最大的培训

            

            第一代秘书学官,第二代秘书学第一代秘书,第三代秘书学第二代秘书,以此类推,虽有“变异”,但“遗传”为主,总体状况必然一代不如一代……“宰相必取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对于做官来说,最大的“师傅”不是官,而是实践。

            

            2005年4月,在老郑出事4个月后,老牛在蒙牛核心层会议上对团队成员说:我们工作这么多年,像老郑那样优秀的人,实际上真的没遇到过几个,他精明、果断、执著、投入,无论是干事业的眼光,还是培养人的胆魄,都是罕见的。老郑当时能不加干预地让我们做事,既允许成功,也宽容失败,放手让我们实践,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培养!

            相信这是老牛的肺腑之言。而且老牛在人才培养上,无意间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最大的培养在实践。

            2005年5月,当选全国劳模的杨文俊感言:“如果我还算一匹千里马,那就是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我。”6年以前,当牛根生大胆启用年仅32岁的杨文俊出任液体奶事业本部总经理时,许多人对这个当时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体奶“掌门人”表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杨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观察和磨炼,不宜一下子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但是,牛根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语结束了一切争论:“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治国对“实践”二字比对“榜样”一词更加敏感,而且由来已久,可谓“有准备的敏感”。为什么?实践是榜样的母亲。1997年,治国当记者的时候,专门就培养人的“实践问题”写过一篇言论,今旁逸斜出一笔,辑录于此,也算是提出一个“实践是培养人的最大法宝”吧,供同仁参考:

            

            评秘书当官

            

            这是笔者半个月时间里在一个旗里陆续遇到的事:到某乡采访,乡长是从旗长的秘书任上提拔的;到某局采访,局长是从旗委书记的秘书任上提拔的;到旗委采访,一个副书记的秘书据说又将走马上任主持某乡工作……

            “十个秘书九个官”,似乎像“宰相家人七品官”的古例一样,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要当官,做秘书”,似乎已成许多人的共识。

            秘书当官自然有其长处。当裁缝、做木匠、练把式,总得先跟着师傅学一番,当官似乎也不例外,所谓“精明的领导者总是起自干练的追随者”。秘书当官,情况比较熟,经验比较足,做官比较轻车熟路,同时,既然当初能被选为秘书,说明素质也不算差,起点比较高。这正是“秘书当官”屡验不爽的内因。

            但是,“秘书当官”也有许多种不可忽视的外因。

            适合的人选很多,但因为秘书与领导接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