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牛根生,清洗了一批人,追逼了这个叫做“蒙牛”的企业——才使内蒙古乳业在几年之中,风靡全国,液态奶市场份额蹿升至47%!
如果老郑是无心这样做的,可谓“弄拙成巧”。
如果老郑是有心这样做的,那他是——我们说他是神仙吧!
五、中国乳界最硬的几颗脑袋
“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这大概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
1999年1月13日,蒙牛的前身——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这是一个特殊的团队。用牛根生的话说,这里集合的,不是被旧体制抛弃的人,就是主动抛弃旧体制的人。
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两手空空,就提出一个“百年老店”的愿景,而且投入了忘我的工作……理想把他们“烧”成了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
治国做记者时曾感慨地写道:“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这大概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
让我们看看这些1999年版的“脑袋”吧:
牛根生:原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通过10年奋战,与员工一起将伊利冰淇淋年销售额由15万元做到7亿元,由偏居一隅的“土著品牌”做成辐射大江南北的中国第一品牌。
卢俊:内蒙证监会党组成员、内蒙古产权交易所所长,早期曾在伊利担任党委副书记多年。
孙玉斌:原伊利冰淇淋公司总经理,掌管伊利当时的核心业务。
杨文俊:原伊利液态奶公司总经理,伊利常温奶项目的创始人。
邱连军:原伊利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苦咖啡”雪糕的发明人。
白君:伊利包头分公司总经理,镇守一方的“诸侯”。
邓九强:呼和浩特轻工机械厂董事长,中国乳品企业许多设备由其提供。
孙先红:先行广告集团创始人,原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广告策划部部长。
……
开业时,蒙牛房无一间(租的),地无一垄。发展到2004年末,已经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从“三无状态”过渡到“三大亮点”: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开业时,只有几颗人脑袋。几年后,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