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书库大全

当一个捞蚶人遇上金庸

时间:2023-12-02 04:29:23


   
    梅姗姗
    这是纪录片《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中的故事。
    今日大潮,上午退潮開始时间是凌晨4点50分。
    凌晨3点30分,老六已经起来。4月的辽宁葫芦岛,气温还是个位数,海边更冷。老六穿了很多层袄子和裤子,等最后套上褪色的橡胶服时,已接近凌晨4点。戴上帽子,扛上耙子,拖上轮胎,他走出家门。几个兄弟也正往滩涂边走去。
    今天上午的这场退潮将维持到10点左右,然后潮水会上涨。老六和兄弟们必须趁着退潮,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养蚶子的滩涂并开始工作。葫芦岛滩长水浅,蚶子都养在离岸3公里左右的浅海区,要去那里必须先蹚过泥泞的滩涂,再坐上停在浅滩的小船。
    一路上老六几乎不说话。夜深天冷,海边除了手电照射的地方,什么都看不见;滩涂泥泞,一不小心还会陷进去,拔腿都困难。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行进上。
    到浅滩,老六有一条小船,他载着兄弟们,驶向3公里外的蚶子养殖区。
    那是片平均水位不足一米的浅海区域。退潮时,人们可以站在水里。用来捞蚶子的工具,则是一个很像猪八戒钉耙和簸箕结合物的铁质工具。工具顶部有很多耙齿,捞蚶子的时候,先将耙齿插入泥沙,疏松海底基质,同时摇晃横扫,藏在泥沙底下的蚶子就会被扫进簸箕里。动作其实就这么几个:下耙,晃动,提起,但捞蚶子的难度不在于动作,而在于海水的干扰——在水里,阻力会削弱每个动作的效果,似乎无论怎么用力,都迈不出岸上半步的距离,更别说脚下还是泥沙,时不时就会陷进去,拔腿都困难。
    老六和兄弟们的工作,都是在这样齐腰深的冰冷海水里进行的。他们需要连续数小时挥舞工具,一次又一次地从海底把簸箕里的东西举出水面,倒进旁边的袋子里。他们要应对的困难很多:冰冷的海水,海水的阻力和铁质工具的重量,再加上涨潮带来的时间紧迫感……赶海的生活,怎是“辛苦”二字可以概括的?老六倒感受不到。他习惯了,这是他熟悉的东西。人到中年,他选择回家继续赶海,也是为了这份熟悉带来的稳定。一耙子下去就是一耙子的钱,扎扎实实,肉眼可见。这比到外地,被未知风险打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来得好。
    大海再危险,都是熟悉和可控的危险。你尊重大海,大海就会尊重你。
    人海的世界,不一定。
    可作业的时间也就四五个小时。下耙,摇晃,横扫,摇晃,感觉差不多了,提耙,倒蚶。老六和兄弟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些动作,完全无视远处天际的日出美景。他们的注意力全在耙子上。几十年的赶海生活给了他们与浪合一的第六感,无须钟表,不用提醒,他们知道什么时候浪要回来了,什么时候需要赶紧撤离。
    小船已被兄弟开到边上,骡马也已就位。几百斤一袋的蚶子,光凭人力是不可能拖回岸边的。骡马是此刻主要的劳动力。大家相互帮助,把一袋袋蚶子装上骡车,人赶着骡车,往还于岸边和浅滩。10点前,老六和兄弟们完成了早上的作业。拖着一身的疲惫,他们称重,记数,然后回家睡觉,吃饭。
    一年365天,只要不是干潮,只要海水没冷到结冰,老六的生活就会如此循环。赶海捞蚶子是他维持全家生计的唯一手段,他还有条船,可以帮其他人把蚶子运回来,赚的比没有船的兄弟多一些。但这也就是全部收入了。
    老六有一个煮酒论英雄的梦,年轻时的他,也去追过梦。
    老六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是乔峰。他觉得乔峰讲义气,为人正派,仁义兼备,于是把乔峰作为自己行走江湖的榜样。因为讲义气,他拥有很多兄弟,在兄弟里,他一直是老大。有谁年轻时不曾向往远方?更何况是老六。他相信自己不该被一片浅滩困住,他要去更远的地方。
    于是他搞来一艘大船,成了船长,带着兄弟们去远海捕鱼。然而,失败了,他赔得一塌糊涂。又听说城里建筑业兴起,有钱赚,老六打算东山再起。“金鳞岂是池中物”“英雄不问出处”,老六为人简单纯粹。来到城里,他成了建筑工地的一员,开始的确活儿不少,连儿子也跟来了,老六逐渐成为工地上的大哥。但没几年,当地房地产业逐渐饱和,活儿没了。
    大半辈子忙忙碌碌,一转眼他也40多岁了。一腔热血化为一腔无奈,面对还要供养的家庭,老六认命了。他回到葫芦岛,成了职业捞蚶人。“眼前潮水起落,身后浮沉半生”,老六知道,城市或许会辜负他,但大海不会。他还是信乔峰的,他信了一辈子。
    这一次,他成了职业捞蚶人里的大哥。
    这一次,他应该可以做大哥很久。
    (平生摘自微信公众号“风味星球”,王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