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33章 会试第二场(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把算学做完后,就做“判语”,接着做“诏诰表”。
              这些题目的格式固定,有根有据,主观意思没那么多,比较机械化。
              对于孙山来说比较简单。
              孙山最喜欢这种有规律的试题,有据可循最好做。
              等做完后,再写“论”,最后做诗赋。
              做着做着天就暗下来,孙山吃过晚饭后,揉了揉眼睛,埋头做题做得有点累,适当地做一下眼保健操才行。
              孙山真佩服自己,天天看书,月月看书,年年看书,看了十几二十年竟然没有近视,自己的这双眼,真的好明亮。
              同窗好友里,陆语鸣陆解元、刘直延刘会长就是近视眼,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戴“眼镜”进场。
              要是不能戴,可就吃亏了。
              大乾已经出现了可供佩戴的眼镜。
              听闻最早搞眼镜行业的地方就是在苏州,那里有不少卖眼镜的地方。
              据说还能根据近视的程度,来帮你配眼镜。
              甚至出现了镜片研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人需要,控制镜片的凹凸程度。
              孙山由于不需要佩戴眼镜,所以没进过眼镜店铺,想着有空去逛一逛。
              江南出才子,更出读书人,眼镜最早出现在姑苏,这完全是迫切的市场需求促使行业的发展。
              怪不得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
              不过做官有近视眼是一大劣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记载中有位大同府知府王伯述就是近视眼。
              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下属面见上司不准戴眼镜,因此王伯述虽然跟巡抚当面汇报过许多次工作,但实在没看清巡抚的长相,也认不出这位巡抚。
              说了是得罪了这位官二代的巡抚,从而被穿小鞋。
              认不清人是非常大的事,近视带来的困扰非常深远。
              而且在大乾戴眼镜并不会出戏,但是却会被人嘲笑。
              陆语鸣和刘直延平时都不会戴眼镜,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戴。
              孙山在生活中,也见不到几个人戴眼镜,或许因为读书人不够多,近视率几乎可以忽视不算。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其中有个小靓仔就是戴着眼镜的      孙山揉完眼睛后,又煮了一大锅老姜茶。
              不是他喜欢喝,而是害怕像何族弟那样被冷冽的晚风吹着吹着就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