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2章 夷陵之战(3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潘濬主动请缨前往荆南,不完全是立功心切,他还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避开刘备。
              虽然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非常流行“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但对忘恩负义,调转枪口对准老主公之人,还是为人所不喜,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实,吕布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也不想独霸一方。
              只是因为他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丁原投奔董卓,然后又背叛并亲手杀了重用自己的董卓,吕布的名声彻底坏了,为人所不齿,再没有人愿意收留他。
              吕布曾经投奔袁术、袁绍,但他被袁术拒绝,又被袁绍利用并猜疑,不得已才逃往河内,自己另起灶炉。
              他进攻兖州时被曹操击败,败退到徐州,本来是要投奔刘备的。
              但刘备心存顾忌,没有接受接受吕布的投效。
              但碍于名声和情面,只是把小沛他作为暂时安生之所,这才导致了后来吕布的鹊巢鸠占。
              以吕布的武功和军事才能,如果有一个能够驾驭他的好主公,获得荣华富贵、流芳后世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辽跟随吕布,也是多次背主,但因为他不是主将,并没有弑主,而且他也没有做忘恩负义之事,这才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成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
              潘濬以忠臣自居,自然不想与刘备兵戎相见,这才主动要求到荆南去。
              不但可以建功立业,还可以暂避刘备的锋芒,留下以后见面的情分。
              如果刘备击败孙权占据荆州,就算潘濬跟随孙权退往江东,因为潘濬做得仁义至尽,刘备也不好意思拿留在荆州的潘家开刀。
              孙权非常了解这些名士的心态,并不怕潘濬对自己不忠诚,而且他说的有理,索性就当一个明主,做到用人不疑,决定派潘濬平定荆南,就询问潘濬需要多少兵力,潘濬不假思索回答只要五千人马。
              孙权很奇怪,因为荆南起事的樊胄、习珍,两人的人马加起来,早就超过五千,现在樊胄自己就有差不多四千兵马,围攻武陵城甚急。
              而习珍已经在零陵打下数县,兵力已经在五千以上,声势可不小。
              如果潘濬只带五千军马,很有可能被两人联手击败。
              孙权有些不放心,就对潘濬说道:
              “你只用五千人马,是不是太轻视樊胄和习珍了吧!”
              潘濬提出只要五千军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孙权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军队给自己这个降将,再说自己不熟悉江东军,用起来也不顺手。
              潘濬在打理荆州政务以后,招降荆州的老兵,得到五千余人。
            &nb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