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 作者为何自称曹雪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有朋友问曹雪芹怎么解释,作者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又有反对者问,曹雪芹是旗人,怎么会写书悼明?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看“曹雪芹”这个名字的出处:
              在红楼梦的开头,在介绍此书来历时,有一段话: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就是曹雪芹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且胡适认为这个曹雪芹就是作者,找到的所谓证据就是敦诚的一首诗,名字就叫做《赠曹雪芹》。
              从此以后,以此为“证据”的“考证派”,开始寻找曹雪芹的家族人物事迹,把他安在了江宁织造曹家身上。
              然而他的徒子徒孙们,不遗余力的挖掘曹家的各种事与红楼梦去对应,越挖感觉越不对,首先曹家就根本没有“曹雪芹”这个人。
              然后发现年龄,辈分都不对,一会又说作者是曹沾,一会又说作者是曹頫,又说作者是遗腹子。
              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证据,连他们自己都不能信服,只能推理说是遗腹子,那么推理能作为证据吗?
              其实敦诚写《赠曹雪芹》,裕瑞的《枣窗闲笔》,也是看了此书以后写的,他们也只是听说《红楼梦》这本书,是一个叫曹雪芹的人所写,也就是他们并没有见过曹雪芹本人。
              就和后人读了红楼梦之后,写了一首诗赠曹雪芹一样,这是不能作为证据的。
              前面我们说过,把曹雪芹的曹姓,与江宁织造曹家联系,与索隐派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一个往曹家找相似的地方,一个往明末找相似的地方。
              如果曹家一些类似的地方,算是“证据”,那索隐派找出来的相似之处,将是考证派的一万倍,而且都是历史现实,不像曹家的家事那样,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故事。
              比如说曹雪芹曾经是个花花公子,整日吃喝玩乐,后来家里落魄了,奋笔着书,写成了《红楼梦》,种种这些都是毫无出处的,全靠编故事。
              胡适从洋人那里没学到真本事,把编故事伪造历史的技术,倒是学到了精髓。
              相反,明亡说才是真正的讲证据,所联系的明末历史,都是有史书记载的真实历史。
              我们还是看曹雪芹这个名字,只要我们用心去查一下,就都能看明白。
              曹:第一种释义是一群,一众的意思。
              第二种是辈,等,比如尔曹,就是尔等的意思。
              第三种是偶,对,游戏时的分组,如分曹并进。
              第四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