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立志“百年老店”,荣获“百强之冠”,邀请“百名消费者代表”极具象征意义。
用什么标准选拔?提出一个创意或一条建议,获得候选资格;创意或建议被选中,成为正式代表。
媒体发布。报名三天。数千消费者打来电话或发来传真。
100位消费者代表的照片与创意,分10批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了10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出席庆典,受赠礼物,参加座谈,捧得优秀创意奖,被聘为长期联系户。
这次答谢做到了“一锅三烩”:既是一次答谢行为,又是一次创意大赛,还是一次新闻运动。
2003年,蒙牛正式启动了“消费者创意奖”。通过这个奖项,把消费者的无形智慧转化为企业的有形产品,让消费者的“需求力”最快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2003年11月23日,蒙牛又举办了盛大的感恩节,主题为“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为答谢广大消费者、奶农、员工、员工亲属、各界朋友,公司邀请了消费者代表100人、奶农代表100人、员工亲属300人、各分公司优秀员工50人及其他各界朋友参加了活动,并颁发了有关奖项。
感恩节只是蒙牛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首家捐资1200万元抗击“非典”,向人民教师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产品送健康;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寒门学子没钱上大学,蒙牛送去3万元;每年春节,公司领导都要在周边旗县访贫问苦,送米,送钱,送温暖……
7.扶贫济困,致富思源
2004年春节前夕,和林县部分党政领导和蒙牛党政工团领导深入到特困员工以及和林县城关镇特困居民家中慰问,1月13日共走访16户特困员工、3户城镇居民,送去了慰问金、面粉、大米及春联。
早在两个月之前,公司工会便进行了摸底调查,为每一个特困员工建立了特困档案,对特困户的家庭供养人口、工资收入、造成困难原因等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入户慰问前,公司举行了“慰问特困员工活动启动仪式”。
牛根生在讲话中指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送温暖”慰问工作,这些困难群众虽然数量不大,但他们是弱势群体。企业富了,我们不能忘记家乡的贫困群众和集团的特困员工,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他们进行慰问。我们企业不仅要把温暖送给员工,还要送给全社会,努力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特困员工代表王俊文说:“集团党政工团组织在春节到来时没有忘记我们特困员工,大家感觉特别温暖。以前我们这些人有的在外地打工,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是蒙牛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机会,生活从此有了保障,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2005年1月,蒙牛党政工团再次慰问了员工家属。以下是慰问团成员团委书记娜仁托娅的记述(摘自《蒙牛足迹》):
崔团女是液体奶本部一名普通的卫生工,丈夫去世多年,儿子正在上大学,女儿上高中,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了她一人身上。今年,集团领导又登门慰问,崔团女眼含热泪,紧紧拉着党委书记卢俊的手说:“谢谢公司、谢谢领导对我们全家的关心,没有公司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在1月20日的慰问活动中,牛根生总裁满怀深情地对18户特困员工说:“28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特困户,每到年底都会向单位申请特困补助,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只要我们大家思想不滑坡,兢兢业业工作,就一定能脱贫致富。”牛根生总裁一番话意味深长,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特困户,大家一致表示:今后一定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绝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