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船级社体系好是好,可我们哪有那么多人才投入进去?你问问在座的诸位高工,国内有实施船级社体系的基础吗?”

在座的高级工程师纷纷摇头,这些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哪有继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本能的就反对任何技术的变革。可话又说回来,以国企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的情况,有技术革新动力的年轻技术人员又无法上位,也真是一个死结。

宋云辉被几乎所有考察团的成员用“你是第一天当领导么”的眼光看着,无声的压力让他面红耳赤,却再也张不开嘴了。

想要在国企这个体系下做点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变的这么难了啊!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大门突然被人推开了。及川光博陪着柴老,两边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施施然的走了进来。

柴老年纪虽然已经很大了,但一马当先看起来竟然有几分龙行虎步的感觉。及川光博跟在他的身旁,虽然身上穿着高档定制西服、人又年轻了许多,但却完全沦为了跟班的背景,气势上被彻底的压了下去。

好在毕竟是中国人到日本做客,柴老谦让了一番。让及川光博坐了主位。不至于让他太过难堪。两位董事长齐齐出现在会议室。显然私下的沟通已经结束,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安静。

柴老咳嗽了一声正打算说话,旁边一个始终不怎么显山露水的总部领导突然凑了过来,附在他耳边又是嘀咕了两句。

柴老波澜不惊的向着宋云辉的方向看了一眼,淡淡的点了点头。

“大家都说说吧,这次的考察有什么感想?”

柴老话音刚落,手上本就抓着话筒的巴立德仿佛打了鸡血,便频频向着坐在前面的“靠山”使着眼色。两个总部领导先发了言。随即前面的领导里就有人点了他的名。

巴立德连忙站起身来,手上捧着话筒,先是套路的吹捧了一下前面的领导,然后便开始兴致勃勃的说道:“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日本造船业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太多了,咱们中船要追赶这样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认为在国际分工上,中日两国可以实现互补。日本技术高,中国成本低。完全可以联合在一起嘛……”

柴老听着笑容满面,时不时的还点点头。显然对巴立德的这个说法很是满意。

有巴立德带头,后面的发言果然都向着合作的方向去了。中方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日方出技术、出服务,貌似还真是个双赢的事情。

只是最后话筒终于又轮到了宋云辉的手里,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他咬了咬牙,站起身来一往无前的说道。

“中日双方合作,当然是互惠互利的大好事。但我认为,如果日方有合作的诚意,就不应该敝扫自珍。我们不仅是要引进生产设备,更应该引进日方的管理和设计等技术体系,这才是对双方合作最有利的方式……”

“好了,你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就不要拿到会上来说了!”巴立德站起身来,强硬的说道:“宋云辉,就你们海东造船厂来说,你有那个本事推行日方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吗?你看到人家日方的生产环境没有?咱们中国的工人能达到那样的水平?”

“怎么不能,我相信只要领导起带头作用,工人们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精神原子弹那套?”巴立德嗤之以鼻:“宋云辉你搞清楚,你海东造船厂有多少大学生,工人平均学历是什么?就这个素质,你能搞的起来?”

宋云辉还想再说,前面中船总部的一位领导站起来,又做起了和事老:“都是自己同志,不要吵嘛!这个问题,我看咱们还是请柴老说两句,柴老?您看呢?”

“我看——”

柴老长出一口气:“这个小宋是不适合继续参加考察了,这样吧,明天你就回国去。抓紧交代一下海东造船厂的工作,你的职务另有任用。”

宋云辉如同一盆冰水从头浇到底,整个人坐在那,几乎是不敢置信的看着柴老。这样回去,而且丢掉了厂长的位置,恐怕真是从此告别仕途了啊。

柴老嘴角偷偷翘了一下,随即脸上恢复了严肃的神色,看向其他人接着问道:“考察团里有没有个共识,中日合作是否有利于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当然有利,实在是太有利了!”巴立德看到宋云辉的样子,甚至顾不得发言顺序就跳了出来:“中日合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好!”

柴老干脆的点头,笑道:“既然如此,我就请各位为中日合作做个表率。中船总公司决定与日本造船业联合组建中日船舶工业友好协会,各位就做一做这个协会的第一任委员吧!”

“哦,协会的建立还有赖各位努力。由于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各位委员就先在日本出差一年好了。”

“哈?”

ps:我这也不是本命年犯太岁啊……

不知道是不是贫血免疫力下降,这两天又感冒了,下楼买药脚又崴了……

现在身上就没有爽利的地方……

单身狗一到生病的时候就特别凄凉……

感觉我需要转运……

第二百九十九章贷款使用权

中船总公司推进改革的第一枪,就以这样的方式打响了。一批公司总部和下属造船厂的主要领导,被几乎可以说是软禁在了日本,成立了一个名义上的“船舶工业友好协会”。而实际上,则是把他们的护照全部扣留,在石川岛播磨重工的关联企业进行“学习”的理由,放逐了一年时间。

当然,都是自己同志,也不是说就这么放弃不管了。这一年里,如果有人能转变思想、放下包袱,真的认真的去学习日本技术,领会总公司这样安排的本意,未来他们不是没有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或者应该说,如果真的抓住这一年的学习机会,未来十年有的是机会让他们重新登上舞台取得更大的成就。

可不管怎么说,中船总公司的高层借着这股东风,同步在国内掀起了大刀破斧的改革。一批年轻有知识的底层高学历职工提前走上领导岗位,一些知识结构老化的工程师被陆续安排来日本交流学习,总部的中层领导被替换了三分之一的岗位,一部分被充实到公会和老干部等部门,另一部分则干脆被扔到了即将分割出去的三产部门。

按照中船总公司高层的意思,原本也不想弄的这么绝情。中船内部的“闲职”有很多,历来多是用于安排这些需要清理掉的领导干部。但胡文海偶然听到柴老的打算之后,反应相当强烈的把这些人从宣传口和教育口给撵了出去。

中船内部有着相当丰富的宣传和教育资源,有自己的电视台、报纸和杂志,有从中专、大专到大学的种种教育资源。这些岗位对中船内部来说属于边缘地带,过往常常是用来安置“养老”和“提前养老”的中高层。

但胡文海坚持不能把这些人再安排到这些岗位,甚至颇感兴趣的询问中船的宣传机构,是否有面向社会发型的资源和权限。在得知并非完全不可能之后。他的兴趣明显大了起来。

不过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浪花,真正的大事在于中船总公司竟然真的以让人瞠目结舌的勇气,第一个要在国内成系统的要推进“劳务派遣”制度了。

这一朝,真是在国内的改革大潮中掀起了滔天巨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