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一留在张发奎身边
1927年9月底,叶剑英又回到了广州。
此时的广州,到处是一片凄凉景象。自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杀,进步组织被破坏,革命形势同全国一样处于低潮。叶剑英忆起几年前热火朝天的大革命盛况和东征北伐中壮烈牺牲的战友,不禁满怀激愤。
然而,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广州的党组织虽然被迫转入地下,但仍坚持顽强的斗争。中共广东区委(后改省委)原确定在5月初举行的全省总起义虽然未能实行,但在党领导下的广州郊区以及东、北江等地的斗争仍在继续。从9月到10月底,海陆丰和琼崖地区(今海南省)先后爆发武装起义,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风暴,振奋了广东工农群众的革命情绪。一个新的革命形势正在广东地区逐步酝酿和形成。
就在南昌起义军南下之际,盘踞在广州的桂系军阀李济深同张发奎拉开了争夺战的序幕。李济深不但掌握着军事实权,而且担任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和广东省政府主席的职务。他为应付南昌起义军进粤,急急忙忙调兵遣将去潮汕增援,广州几乎成为一座没有防守力量的“空城”。
此时,早已觊觎广东的张发奎,一看时机已到,便让第四军军长黄琪翔打起“援李讨逆”的旗号,率领第四军从江西直驱粤北,转向广州,在李济深的“礼遇”下,浩浩荡荡开进了五羊城。
张发奎回到广州以后,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的名义发表“凯旋宣言”,声称此次班师回粤有三大使命:第一,肃清共产党,铲除叶、贺逆军;第二,改善广东的政治;第三,扶植工农。他还搬出大革命时期的一些口号来欺骗群众。然而,他的真实意图则在于对李济深与南昌起义军之战作壁上观,等待双方力量削弱之际,乘机夺取广东全省的政权。①叶剑英就是在张发奎雄心勃勃,欲掌广东大权的情况下回到他身边的。
但是,却遭到第四军副军长陈可任等一些高级军官的反对。对于这件事,叶剑英曾作过如下的回忆:我一到广州,见到了国民党的军官陈可钰和薛岳等。陈可钰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曾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陈可钰知道张发奎要继续留我在第四军,便跑去见张发奎说:叶剑英这个人靠不住,过去蒋介石对他那么好,结果他反蒋,这个人留不得。
那时,张发奎还有点革命气概,当场反驳说:“反蒋?我也反!那时的蒋介石,该反就得反!”又说:“你们不要老叶回来,我就叫他请假,到德国留学去。”
陈可钰找了张发奎以后,我去见张发奎,张问我:“老叶,你回来,陈可钰、薛岳都反对,你看怎么办?”
我想了想说:“我还是去外国学习吧。”张发奎劝我不要急着走,先打个出洋报告,领下留学费用,等将来一起走。
这样,我就留下来了,继续担任第四军参谋长。既然陈可钰等反对我回广州,那么,我的行动就要注意一下了。我把情况向当时党的负责人黄锦辉①在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广州市委档案馆查阅的资料,1991年5月、12月。
作了汇报,并报告了省委军委。①
①叶剑英谈话记录,1981年1月10日。
二接受党的秘密使命
黄锦辉是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与叶剑英保持单线联系的负责人。他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东征战役。1926年年底周恩来调离广州后,他负责广东省委军委工作。叶剑英到达广州不久,即与他秘密接上了头,向他汇报了教导团随军南下和此次单独来穗的工作情况,以及准备在广州暴动的设想。
黄锦辉听完以后,首先肯定了叶的工作,并向他详细介绍了广州的革命形势,传达了中央和广东省委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指示和工作部署,其要点是:中央已于九月明确指示要发动广州起义;广东党组织的任务是利用李济深和张发奎两派军阀之间的矛盾,积极作起义的准备;要纠正消极等待叶、贺军配合起义的思想;省委正着手组织总同盟军罢工,扩大工人赤卫队,发动市郊农民暴动,并分化敌军使之一部分能站到工农方面来。在这次谈话中,黄锦辉还交给了叶剑英这样几项任务:(一)要在张发奎的第四军中站住脚跟,掌握敌军动态;(二)加强对教导团的控制,掌握好这支暴动的基本武装;(三)利用敌人的矛盾,分化削弱敌人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