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会理会议以后红军继续北上,一路攻占德昌、冕宁等地。现在,在他们前面的是大凉山彝族同胞聚居区和天险大渡河。
尾追的国民党军队进至金沙江一线,川军则迎头向大渡河急进,以堵截红军。红军要摆脱前后夹击,必须迅速抢渡大渡河。为此,中革军委组织了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兼任司令员,聂荣臻兼代政治委员,率领第一师第一团、一个工作队、一个工兵排,配备了电台,北上开路,直指安顺场渡口。
从冕宁到安顺场中间隔着大凉山彝族区。历代统治者对彝民欺压、盘剥,使彝族、汉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如何通过大凉山成了先遣队的第一个难题。
5月21日,先遣队在占领冕宁后立即打开监狱,放出了作为国民党统治者的人质而被关押的彝族首领,从而为红军通过彝族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
5月22日,先遣队开进大凉山。聂荣臻很快领略到大凉山的风光――山峰高耸,道路崎岖,林木葱茏,天气多变。忽然走在前面的工作队派人报告,在谷麻子附近,彝民拦住了去路。聂荣臻和刘伯承一起拍马向前,只见彝民们挥刀舞棒,高喊着“不许走”,“要买路钱”,还听到前面响着土炮声。
正乱着,忽见谷口扬起烟尘,几匹马飞驰而来,为首的是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工作队向这个头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表明了红军借路北上的意思。从头人的话里得知,当地的两个大部落沽基家和罗洪族正在“打冤家”。小叶丹便是沽基家的首领。沽基家想要红军帮助他们打罗洪族,表示友好。刘伯承、聂荣臻决定不介入他们的矛盾,宣传彝、汉一家,一起打反动派的思想,然后与小叶丹谈判。
刘伯承与小时丹谈判是在一泓清水――袁居子海边离湖水50来米远的地方。一块大石头是现场的标记物,刘伯承曾在那块石头上坐过,直到今天它还屹立在那里。刘伯承是个老四川,在川西也活动过,对当地的地理、风俗人情、语言比较熟悉。他操着当地方言,与小叶丹谈得很投机。谈判时,聂荣臻坐在一旁,他虽然也是四川人,却不懂这里的话。小时丹提出歃血为盟,跟随他的彝民提了一只公鸡来,用刀尖从鸡嘴里捅进去,割断鸡脖子,把殷红的血滴在水碗里。刘伯承与小叶丹喝了鸡血酒,对天宣誓:谁要是毁盟、背盟就要像这只鸡一样死掉。最后达成协议,沽基家愿意护送红军通过彝族区。这便是被后人所传颂的彝海结盟的故事。
由于有小叶丹的护送,红军比较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又经过70公里的强行军,接近了安顺常最后的一段路极其难走。天色漆黑,下着霏霏细雨,指战员的衣服全被打湿了,山风一吹,寒气透骨。部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踏着滑溜溜的石子,快步前进。
5月24日晚上9点钟,翻过一座大山,聂荣臻听到前面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他知道,已经来到大渡河畔。看不到河水,但却能看到蒙蒙雨雾中的点点灯光。那便是要夺取的安顺常安顺场是个200户人家的场镇,为沿河7个场的头一常它的北面是吼声如雷的大渡河。大渡河从北向南奔泻,快到安顺场时拐了个弯,掉头向东去了。奔腾的大渡河就处在巍巍的营盘山下。
听到涛声,望见灯光,聂荣臻脑海中重现了石达开的历史悲剧。追昔抚今,他想到的是红军怎样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他同刘伯承前往担任前卫任务的一团一营。路十分难走,刘伯承视力又差,聂荣臻握着前不久缴来的法国手电筒为战友照路,一路滑滑跌跌来到前卫营所在地的一幢小草房,派人叫来一营营长孙继先。这间草房很小,原来是老百姓挖煤的小棚子,四壁乌黑,一支洋烛忽闪忽闪地跳着。刘伯承和聂荣臻见孙继先进来,招呼他坐下。聂荣臻说:“前几天看到敌人飞机扔下的传单,说我们毛主席要成为石达开第二了。石达开是什么人?是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名将,官封翼王, 70多年前率起义军转战到这里,就是因为没能渡过大渡河,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也被清军杀害。现在我们前面是川军重兵扼守的大渡河,后面是金沙江和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几十万追兵,往西南是八百里荒凉地区,与当年石达开的处境极为相似。但是,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我们一定要渡过河去!”
刘伯承接着严肃而又简短地交待了任务:“第一,消灭安顺场的守敌;第二,迅速找到船;第三,在黎明前完成渡河准备。”刘伯承最后说:“孙继先,记住,每个任务完成以后,点一堆火。”
聂荣臻和刘伯承在小煤棚里焦急地等待胜利的信号。可是,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多,也没见点起的火光,两人便到河边找到孙继先。刘伯承责问道:“怎么搞的,为什么不发信号?”孙继先没有吭声。聂荣臻便问:“到底情况怎么样?”孙继先这才说:“慌了,忘了点火。”接着便把战斗和搞船的情形作了简要报告。
&n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