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书库大全

英雄与偶像

时间:2023-12-03 06:57:21


   
    陈赛
    不久前,我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他不介意告诉全世界的人,鲍勃·迪伦是他成长过程中唯一的英雄。如果没有鲍勃·迪伦的文字和音乐,他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名作家。他甚至不那么害怕变老,因为迪伦已经在前面走过,并且把这件事情浪漫化了。
    注意,他用的是英雄(hero),而不是偶像(idol)。
    “英雄”这个词来自古希腊。对古希腊人来说,英雄是凡人,却创下远超凡人经验的成就,以至他死后在人间留下不朽的传说,得到神一样的崇高地位。
    英雄和榜样也不一样。榜样是属于日常生活的,但英雄是点燃你生命热情的人,他们让你的视野从一时一地转移到更宽阔辽远的地方。
    我们人类似乎天然有一种本能,想要仰望一些人,将他们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行为的标准、处世的准则、人生的模型。
    首先当然是神。但神可以指引凡人,却不可被模仿。英雄不同。你在心中引为英雄的人,往往以一种非凡的方式践行了你所珍视的价值——这才是他们区别于芸芸众生的根本。你也许无法取得英雄的非凡成就,但他们所代表的价值是可以学习的。
    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永远是最孔武有力、威风凛凛的那一个。但在人类社会里,我们将“伟大”赋予不同的方面,知识、才华、技能、勇气、忠诚……人类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学习的心理适应策略之一。我们的祖先由此可以识别和奖励那些有着超级技能、知识、品格的个体,并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我们之所以迷恋英雄,除了他们作为保护者的身份,还因为无论我们活得如何碌碌无为,内心深处始终相信,自己有一些潜力是未被发掘的,而英雄象征了一切我们想要拥有的品质和我们想要实现的野心。所以,我们在英雄的人生中寻找,寻找自己灵魂中沉睡的那部分。
    那么,当我们谈偶像的时候,我们又在谈什么呢?
    “偶像”的原意,是神的造像。它更多的关乎形象,而非实质。偶像与英雄,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英雄是自我成就的,而偶像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现代偶像大多是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造物。无论是为了满足个体欲望,还是集体幻想,总之我们可以购买、消费,甚至占有偶像,哪怕仅仅是占有极微小的荣光。
    莎士比亚说,有些人天生伟大,有些人成就伟大,而有些人的伟大是被强加的。偶像的“伟大”就属于第三种。
    如果说英雄呈现了人性的可能性,那么偶像凸显的则是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可能性。英雄活在经典文本里,偶像活在媒体八卦里。英雄吸引的是追随者,偶像吸引的是粉丝。
    比起英雄,我们对偶像的感情更类似于宗教性的热情。粉丝追逐、崇拜偶像,前提是,偶像必须完美。所以,面对偶像,粉丝很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一是对偶像有无限的包容力,偶像的一切都是好的;二是对偶像的零容忍度,一旦有一丝裂痕,就足以让偶像的形象崩塌。
    相比之下,英雄的人生从不缺少失败、痛苦与挣扎。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是英雄,恰恰在于其面对挫败时的坚定信念,不问得失,不计成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英雄從来不是完美的。但正因为他们有弱点、有缺陷,会犹疑、会犯错,我们才知道,他们终究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人。而我们之所以需要英雄,恰恰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出现在深渊的另一侧,告诉我们这些深渊是可以跨越的。只不过,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跨越。
    (离萧天摘自微信公众号“橡果成长纪”,王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