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教育的分量
时间:2023-12-03 02:37:56
李希贵
现在的校园里,学生在老师面前身后常常表现不一。当他们以表演的姿态出现在教育者面前时,我们就很难了解真实的学生,也就很难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教育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根本的原因是校园里的过度管理。
过度管理的突出特征就是不允许学生出问题、犯错误。这样的管理追求,与成长期孩子教育的本质形成对立。学生为什么来学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为什么都把基础教育锁定在18岁左右结束?根本的原因是,要把孩子尚不成熟的时间留在学校里,把孩子交给老师来陪伴、引导。在这段成长期里,孩子的情商、智商综合发展,动力系统、制衡系统错位生成,稍不留神,就会掉入陷阱,跌入沟壑。正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验,让每一个孩子渐次长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在这里,犯错误的成本最低。在这里犯过的错误,孩子将来到社会上能避免重蹈覆辙。
教育教学一线的结构与机制,如何与教育的本质追求相统一?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一线组织应该如何设计?从根本上说,要平衡管理与教育的分量。
过度管理的表现之一,是学生没有自由空间。在传统的校园里,每个空间都是功能性的。学生在每一个空间里,都有明确的规定动作。学生缺少一些可以挥洒自我、暴露自我,有自选动作的场所。学校变得刀枪不入,水泄不通。在这样密不透风的氛围里,成长很容易窒息。
过度管理的另一个表现,也是致命性的问题,是把所有学生的所有表现,与教师的工作业绩简单挂钩。每个班学生获得的荣誉和犯下的错误,均累积成分数,最终用来决定教师的薪酬。这样的制度必然引誘人性中的魔鬼出洞。制度的斤斤计较必定带来教师对学生的斤斤计较,使教师面对学生很小的错误便可能大发雷霆,面对始终后进的孩子则很容易情绪失控。这不是因为教师的素养不够,而是因为管理的机制有问题。
(独飞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校如何运转》一书)
- 上一篇:微书摘
下一篇:“《读者》光明行动”(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