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书库大全

说英雄,谁是英雄

时间:2023-12-02 12:35:17


   
    ☉押沙龙
    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拒绝敌人的劝降,英勇就义,还写下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事听上去简单而热血,但实际上,文天祥人生最后的旅程走得既复杂又心酸。
    1
    文天祥是在广东的一个山脚下被俘的。
    当时大家正在吃午饭,元兵忽然杀了进来,文天祥措手不及,被俘了。他的第一反应是从怀里掏出二两龙脑吞了下去。为了加速龙脑的消化,文天祥在元兵的挟持中,又找机会捧着马蹄印里的积水喝了几口。
    但是,龙脑的效果并不稳定。文天祥上吐下泻了一阵子,不但没死,反而让拖延了十几天的眼病好了。
    没死成,文天祥被押着去见元朝大帅张弘范。张弘范很和气,用待客的礼节招待他,然后就把文天祥带往厓山,旁观那场大海战。文天祥坐在船里,目睹了南宋的最后一战。他看到了烈焰蔽天,也看到了海上的十几万具浮尸。他万念俱灰,想跳海自杀,但是被身边的看守拦住了。
    厓山之战让文天祥的心态一度趋于崩溃。他以前和元朝官员对话时,总是不卑不亢。在此后的宴会上,他却对着蒙古将领庞抄儿赤破口大骂,骂得声嘶力竭。
    张弘范派人把他押送到北京,交给忽必烈处理,路上会经过文天祥的老家江西庐陵。文天祥算准了日子,提前六天开始绝食,准备第七天正好死在老家。
    2
    这个时候,他的两位朋友出场了。
    第一位是王炎午。他原来是文天祥幕府里的参谋,后来他的母亲生病了,文天祥就让他赶紧回老家照料,他就此脱离了抗元部队。
    他听说文天祥要路过江西,就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他大致是这么说的:“文丞相,您对我太好了,不但提拔我、奖掖我,我家里出事的时候还让我赶紧回家。现在我要报答您的恩德,所以写了这篇文章,让您赶紧死。现在国家已经灭亡了,您没有什么可等待的了,您赶紧死吧。死是很容易的,七天不吃饭,就会死。您还等什么呢?”
    很明显,王炎午不知道当时文天祥正在船上绝食。
    王炎午把这份祭文抄写了很多份,在文天祥经过的道路上到处张贴,希望文天祥能看到。但是,文天祥一直被锁在船里,所以并没看到王炎午的这篇文章。
    船顺流而下,文天祥错过了王炎午的这篇祭文。不过船速比他预料的快,他提前到了庐陵。文天祥已经饿得有气无力了,但还是上了岸,坐在水边的苍然亭里。这个时候,他的另一个朋友出场了。
    他叫王幼孙,是文天祥的老乡,也是文天祥从小就认识的朋友。王幼孙带着几个人来看望文天祥。文天祥很高兴,想在死前和他叙叙旧。结果王幼孙当场掏出一篇自己写的《生祭文丞相信国公文》,读给文天祥听。
    王幼孙在文章里说:“人都贪生怕死,只有您不怕。所以您这一死,别人都为您悲伤,我却为您高兴。您死得真是壮烈!我活着种地,您死掉尽节,我们两个人处境虽然不同,但心是一样的。跟您一比,那些人都白活了一辈子!您死得真好!”
    王幼孙读得慷慨激昂,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低头哭泣。文天祥默默听完了,没说什么。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叫张弘毅的人。他没写文章,也没劝文天祥死,只是要求也进囚船,陪着文天祥去北京,好在监狱里照料他。王幼孙念完文章走了,张弘毅上船了。
    当天晚上,文天祥在船上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诗里说:“泪似空花千点落,鬓如硕果数根存。肉飞不起真堪叹,江水为笼海作樊。”
    3
    文天祥接着绝食两天。到了绝食的第八天,押送官打算强行给他灌粥,文天祥忽然说:“不用灌,我吃。”
    他恢复了饮食。在此之前,他服龙脑、跳海、绝食。可是在此之后,他平静地到了北京。
    在那里,元朝官员们开始对他轮番劝降。劝降没有任何效果,文天祥说来说去就一句话:“我是不会投降的,你们杀了我吧。”事情陷入了僵局。文天祥在监狱里的待遇也时好时坏,有的时候被套上木枷,被用绳索捆绑好多天;有的时候又能读书写诗,还可以会客。文天祥的好多诗文就这么流传出去了。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文天祥的两个亲弟弟文璧、文璋投降了。他们受到威胁害怕了,到北京接受了元朝的“招安”。很多人都责怪文璧、文璋,但是文天祥在狱中反复替弟弟们辩解,说他们也是没办法,为了使文氏宗族不至覆灭,“惟忠惟孝,各行其志”,大家都没错。他还写了一首诗,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
    4
    这段日子里,文天祥对生命似乎产生了一丝眷恋。
    他开始和人讨论道教。有一个叫灵阳子的道士经常去看望文天祥,和他谈论长生不老之术。文天祥颇受启发,写了一首诗,里面有几句是:“功名几灭性,忠孝太劳生。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就连忠孝这样的纲常,他都有点儿不以为然了,觉得还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最好。
    这个灵阳子其实是元朝官员特意安排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腐蚀文天祥的意志。
    另外,元朝官员还安排文天祥的女儿给他写信。
    文天祥的妻子、女儿都被俘虏了,送给元朝公主做奴婢。女儿柳哥给他写了一封信,文天祥看完信后痛哭流涕,托人转告两个女儿:“柳女、环女,好好做人,爹爹管不得了!”
    没人知道那封信里写了什么。
    《宋史·文天祥传》里有一段奇怪的记载。在文天祥生命的最后一年,元朝官员劝他投降,他说:“国家亡了,我就该死。如果你们不想杀我,我可以回老家当道士。往后以方外之人做皇帝的顾问,那也可以,但让我投降是不可能的。”
    这段话引起很大争议。很多历史学家觉得这是谣言,是给文天祥抹黑。
    如果他真的说过这些话,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文天祥自杀过好几次,一度挣扎在死亡边缘。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他肯定无数次地想过死亡的恐怖,也肯定无数次地想过生命中的乐趣,想过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也许还留恋生命,也许不愿意这么死掉,也许还在心中某个角落暗自盼着和妻子、女儿团聚。
    无论怎么思前想后,他的底线从来都没有动摇过。但是,历史学家认为这种思前想后就是一种抹黑。而王炎午、王幼孙更害怕,他们害怕文天祥有太多思考的时间。他们一直在焦虑:文丞相怎么还不死?他为什么现在还活着呢?
    5
    忽必烈召见了他,做最后一次劝降。
    文天祥见了忽必烈不肯下跪,周围的武士用棍子击打他的膝盖,他还是不肯跪。忽必烈说:“算了,不跪就不跪吧。你如果像对待宋朝皇帝那样对待我,我就让你做宰相。”
    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宋朝亡了,我只能死。”
    忽必烈说:“不做宰相,也可以做枢密使。”
    文天祥回答说:“我能做的,就是死。”
    对话就此结束。他被押回监狱。一个月以后,他被押到刑场处死。临死前,他问明哪个方位是南方,然后面对南方受刑而死。
    拖了将近四年之后,文天祥终于死了。
    这让王炎午、王幼孙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王炎午听到文天祥的死讯后,伤心地写了一篇文章,文中说:“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也耶!”王幼孙也怀着异常悲痛的心情写了一篇《祭文丞相信国公归葬文》。
    或许他们的悲痛后面,还有一种释然的快乐吧。
    6
    王炎午和王幼孙都希望文天祥做一位视死如归的大英雄,文天祥为什么不早早地死呢?这多让人焦心啊。后来的历史学家也希望文天祥做一位视死如归的大英雄,一力断言《宋史·文天祥传》里的那段话是谣言——英雄怎

么可以有做道士苟活的希冀呢?
    文天祥死了,大家也就都放心了。
    可是他们还是不懂英雄。英雄也会留恋生命,也会害怕死亡,如果有活下去的机会,他们也还是希望活下去,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底线。在底线之上,他们可以有种种彷徨;在底线之下,他们则义无反顾地决绝。
    对于这样的文天祥,王幼孙之辈的催促是亵渎,他们的赞美也是亵渎。
    说英雄,谁是英雄?
    只有文天祥自己知道,他是如何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克服了内心的留恋。只有文天祥自己才知道,他有多英雄。
    (梁衍军摘自微信公众号“押沙龙yashl”,肖文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