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5章 薛宝钗灯谜的隐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三春的灯谜之后,是薛宝钗的灯谜,这是最后一个灯谜,正是作者按历史顺序写的最后一段事。
              三春代表的南明三个小朝廷灭亡之后,薛宝钗代表的满清夺取了天下,但是她的结果也并不好,我们先看原文:
              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
              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这一个灯谜作者并没有写谜底,意思是这表面的灯谜并不重要,并且贾母也说“不必猜了。”
              在历史上,南明灭亡之后,抗清的希望已经基本破灭,所以这时“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
              我们再看他对薛宝钗作此灯谜的内心评价:“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这就是明朝灭亡之后,文人集团抵抗活动转入沉寂,以地活动的形式下存在,并且他们认为胡人无百年国运,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就能等到复国的那一天。所以这里贾政这样想薛宝钗,说她“非永远福寿之辈。”
              再看这个灯谜,后人猜出的结果为更香,是古人为了计量时间专门制作的一种香,上面记有刻度,烧到一定的位置就代表过了多少时间,烧完就代表一段时间过完了。
              我们知道前面每个灯谜的结果都与各人的命运结局有关,作者用这种东西来代表薛宝钗的命运结局,也有一种倒计时的感觉,历史证明,薛宝钗的命运,也如更香一样,香烧完了她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再逐字逐句的看,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说的是上朝完毕之后,两个袖子里还带着朝堂之上的烟香,弹琴休闲之类的却不用它。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这句说的是早晨报晓、即报时辰不用“鸡人”,鸡人是明清时皇宫里早晨模仿公鸡打鸣的人员。夜里也不用侍女舔灯油。
              这一句谐音是“晓仇不用鸡人报!”满清入关时打的旗号是为崇祯皇帝报仇,消灭闯贼。所以这句其实也是讥讽了满清,用“鸡人”来代指他们,鸡人在皇宫里是一个最卑贱的底层不入流的阶层。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这句指满清夺得天下之后小心翼翼的心态,他们以少数人统治大国,所以处处小心,日日提防,生怕被反攻清算。
          &nb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