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牡丹亭之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元妃所点的第四出戏是《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其实到这里黛玉之死的谜团在前文中已经基本都破解了,此回我们只需要把作者是如何写黛玉之死的点明就可以了。
              我们先看《牡丹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杜丽娘自然就是用来隐写林黛玉的一些事情了。
              南宋时期,有个南安太守杜宝,一心要把爱女杜丽娘培养成大家闺秀,聘请府学生员陈最良为师,命丫环春香伴读,以《诗经》向丽娘灌输“后妃之德”。
              与父母愿望相反,丽娘一心向往自然。面对大好的春光,丽娘深感闺中寂寞,遂与春香同去花园游玩。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云霞雨丝,烟波画船。面对冷清的园景,更引起丽娘无限感慨,游兴未尽而归。
              丽娘思春,悠然入梦,在梦中与秀才柳梦梅相会在牡丹亭前。众花神翩翩起舞,赞颂这对纯真挚诚的青年情投意合的美好爱情。
              好梦不长,虽然梦境生灵活现,却寻梦不见、心头萦绕。隐情无处诉,痴心难轻抛,丽娘在病中自描春容,题诗其上,竟饮恨与世长辞。
              丽娘死后,金兵南侵,杜宝奉调镇守淮阳。行前,按丽娘遗言将其葬于后花园梅树之下,并建梅花观请石道姑照看。
              秀才柳梦梅也因访梦来到南安,寄居梅花观中。一日,梦梅去花园闲游,恰得丽娘春容画卷,并与魂灵相会,方知丽娘遭遇。丽娘精诚不散,魂游花园,再遇花仙,众神为其痴情所动,遂助丽娘还魂,后与柳梦梅结为永好。
              从故事里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杜丽娘的父亲崇尚儒学,也是以儒学教育她的,这与崇祯皇帝接受的教育一样。
              可是杜丽娘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即林黛玉与贾宝玉长相厮守的梦想,就是崇祯皇帝希望延续明朝国祚的梦想。
              但是中原长时间受到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包围,崇祯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李自成三打开封,崇祯皇帝也连续三年心系中原。
              中原又是怡红院所在,那这里所含的意思就是她满心牵挂着宝玉。
              直到黛玉死时,也没能如愿,并且她刚死不久,就发生金兵南下,入主中原的事情,这点就是作者不能写,却只能用杜丽娘的故事来说黛玉的故事。
              后来作者们不忍卒读,便写下了《红楼梦》,让黛玉永远与宝玉居住于大观园中,这就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长居于梅花观中。
              那么作者是如何处理黛玉之死这个情节的呢?当我们看明白了作者的细节处理,一定会为之感叹,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写法。
              在第二十三回里,黛玉与宝玉共读西厢,并葬了花,宝玉走后。
              黛玉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