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8章 金陵十二钗判词之林黛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第一个,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
              堪怜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解读之前先要注意到的是:十二钗正册判词只有十一首。
              这幅图画判词其实比较简单直接,但是这样大家反而觉得不会这么简单了,因为一句汉语判词可以有多种解释,所以令人无法确定,正如脂批说的:一日卖出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
              如果只凭判词,我们是无法精准锁定判词所指的方向的,必需要结合全文故事情节的走向,和历史上的原型,将三者结合起来,才可以在重重迷雾中找到其中的真实意思。
              结局就是林黛玉上吊而亡,玉带“林中挂”,玉带,倒过来就是黛玉。不管是图画,还是文字,都直指黛玉自缢身亡的结局。
              红楼梦中作者以真假有无迷惑读者,人们在面对作者耍猴一般的文字时,有时理解的太浅,导致很多人无法理解作者真正的意思。
              所以在面对一些简单的文字时,反而觉得不可能这么简单了。
              金簪“血里埋”,只是这个血指什么?
              金簪,是古代男子固定束发的单股簪,双股为钗,这里写的是金簪,自然不是宝钗,而是别人。
              脂批明确提示了“金簪血里埋”这两句指的是“皆,非生其地之意”,那么我们根据书中情节和历史,就可以知道,正是因为薛宝钗的鸠占鹊巢,入关夺取了天下,导致了原本代表华夏衣冠的金簪,从此不再使用。
              正是满清的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导致金簪埋没在血泊之中。满清占据了原本属于林黛玉的地盘,所以作者才将薛宝钗的判词,强行加入林黛玉的判词里。
              在书中,薛家从出现开始,就是一直客居贾府的,他们自己编出来一个金玉良缘,自己做一个金锁,来配宝玉的玉,二者匹配吗?当然不配了,宝玉的玉是天生而来的,而薛家的金,是他们为了营造金玉良缘的假话,而自己伪造出来的。
              可叹停机德,原来的典故是:乐羊子去远方拜师求学,只一年就因为想家归来,妻子停了织机剪断了布,以此告诉他求学半途而废,就好比剪断织布。
              这个故事是说学业就中断了,非常可惜,什么学业呢?
              如果薛宝钗是鼓励,帮助贾宝玉继续学业,继续进步,那何来可叹呢?可叹就可叹在因为薛宝钗的入侵,剪断了贾宝玉文明的进步。
              历史上明朝虽然有贪污腐败等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在文化与科技方面,他还是在向前进步的。
              满清入关夺取天下以后,为了防汉与统治需要,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大兴文字狱,进行奴化统治,限制火器,科技的发展,防止汉人掌握一切先进的东西。
              这就好比在华夏文明的织布上,拦腰一刀剪断了她原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