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陈浩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欲望的别名。你可以想象欲望对一个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追大盯小,只要有钱赚,一分钱的生意也不放过。温州生意人不在乎干什么,也不计较生意是大是小,只认定一条,能赚到钱就干,哪怕只有一分钱的赚头,也会不遗余力。他们也追求大生意、大规模、高利润,但是,他们的生意眼光更善于盯准小项目、小商品,大小生意都不放过。
曾经风行全国的擦鞋机、爆米花机、修鞋机、芽菜机这一类实用小机械,造得最早的不是在大工业氛围中成长的东北人,也不是素有大商业传统的上海人,而是浙江人。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不怕赚钱少,就怕不去赚。
纽扣、标签、标牌、小饰品、小玩具,这些有人看不起、懒得做的"小东西",温州人却做起来而且做得"发"了,做成全国最大规模,形成辐射和影响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如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市场,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真可谓执国内同行业之牛耳。
第23节:不怕没钱赚,就怕不想赚(3)
还有一个故事,1991年,温州商人林立人在一次失败的生意后到深圳去打工,但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在深圳找不到工作。
林立人后来说:"我只能做老板,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人,打工没人要,只好做老板。"于是,林立人就开始寻找创业的机会。不久,他开始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
当时的深圳,很少有正规的中介公司。于是,林立人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立业(香港)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公司一开张,生意就非常好,公司十几个员工,忙得晕头转向。
1992年,林立人就积累了十几万元。随着租房中介公司的增多,林立人开始转行做其他生意。
有这样一句话:"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意思就是,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高,得到的往往会低于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适中,结果获得的也会低于这个目标许多。可见,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与目标往往是不太吻合的,要想成就大事,就一定要制定高远的目标。如果你没有做老板的"野心",你就不会用老板的思维去思考,不会用老板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更不会以老板的姿态去做事,试想,这样的人不就只能替人打工一辈子吗?
第24节: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善于"无"中生"有"(1)
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善于"无"中生"有"
大量的事实表明,很多事业成功的温州人的欲望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励型的。刺激的发出者经常让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这种刺激经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愤懑、愤恨与反抗情绪,从而使他们做出一些"超常规"的行动,焕发出"超常规"的能力,抓住看似虚无缥缈的一线机会,这大概就是孟子所谓的"知耻而后勇"。一些温州人在创业成功后往往会说:"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两下子。"
因为想得到,而凭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财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创业,要靠创业改变身份,提高地位,积累财富,这便构成了许多温州创业者的人生"三部曲"。
做家具生意的吉盛伟邦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的上海有很大的名声,它的老板叫邹文龙,身价要以若干个亿来计算。
邹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的创业动力来自"三大差别"。这"三大差别"不是他自己提的,是他现在的岳父给他提的。他说他身体不好,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他却落了榜。他女朋友的父亲就对他说:你和我的女儿有三大差别。第一是城乡差别。女朋友是城市户口而邹文龙却来自贫穷的农村。第二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邹文龙的女朋友已经考上了大学,而邹却不得不接一个亲戚的班,到一个小杂货店搬油盐酱醋,出卖劳动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别。邹文龙因为身体不好影响到大学都没考上,难以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以后怎么靠体力活儿吃饭,怎么能够养得活他的女朋友?所以,当时岳父坚决不同意他们谈恋爱。
&nbs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