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斜靠在老太太的身上,忽闪着两只乌黑的眼睛,看着陌生的客人。
“你们是民营企业吧?”老人上下打量着王经理。“是。”“你们的产品质量怎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航天员、国家体育训练局运动员专用产品。”“关键是消费者对你们的产品怎么评价?”“来北京短短四年,销售量从每周5吨上升到每天500吨,占北京牛奶市场总份额的45%。”“那么,像我这样的消费者,是几年不遇的偶然了?”“是偶然,但完全正常!特别是像您这样有学识、有资历的老先生,能给我们提出意见,我们更应十分珍惜。”老人点点头,从茶几下的台面上端出一个放着牛奶的碗,又拿出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露出一块儿筷子头大小三角形的玻璃碎块儿,他盯着王经理问:“这当作何解释呢?沧海一粟?”顿了顿,老人接着说:“这是食品呀,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
王经理仔细打量着那块晶莹的玻璃,微微一笑:“我们生产牛奶的车间采用的是全封闭式管路供料,每次供料完毕后,要进行三道工序的自动清洗,丝毫不接触任何玻璃,这一点我绝对可以保证!”“那么,这块玻璃是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我故意放进去的?”老人的火气又上来了,客厅里和缓的气氛立刻又紧张起来!
“您想想看,打开奶袋,把牛奶倒在碗里后,是否接触过有玻璃的东西?或者说,打烂过什么带玻璃的东西?”小刘的插问打破了沉默。“没有!我、老伴和小孙子就三人,谁也没有打烂过什么玻璃!”客厅里又归于沉寂,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推移,空气像凝固了一般。
“我打烂过玻璃!”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客厅里响起,把老两口惊得呆了一下,异口同声问:“你把哪儿的玻璃打烂了?”“爷爷老花镜上的!”孩子边说边从书橱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镶着黑框的眼镜,递到老人手里。所有人的眼睛刷一下都聚焦在这个老花镜上,只见一只镜片上有几条呈放射状的裂缝,裂缝与镜框连接处,是一个三角形的小洞。“你是什么时候打烂的,为什么不告诉大人?”“爷爷把牛奶倒在碗里后,和奶奶到厨房去了。我拿爷爷的眼镜玩,不小心碰在碗上打烂了。我怕爷爷生气,就把眼镜藏到书橱里去了。”老教授的眼睛飞快地忽闪了几下,慢慢拿起那块碎玻璃,小心翼翼地嵌在了破镜片的小洞上……
“对不起!”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握住了王经理的手:“误会!误会!你们蒙牛产品优质服务至诚啊!”哈哈哈……客厅里所有人的脸上笑容绽放。(北京销售事业本部书亮)
蒙牛法则十四: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培训消费者
【原理】首先,我们的广告要成为培训消费者的课堂。出版家奥克斯认为:“广告归根结底应该是新闻。若广告不是新闻,它就没有价值。”其次,我们的终端要成为培训消费者的阵地。第三,我们的产品要成为培训消费者的载体。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说明书,乃至放在产品箱里的赠品及沟通信件,点点滴滴,都要科学地承担起“培训消费者”的重任。最后,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成为培训消费者的讲师。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看,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的“侦察兵”——将外界情报搜集到企业,又是企业的“宣传员”——将企业信息传达给外界。从培训的顺序讲,培训员工、培训经销商、培训消费者是波浪推进的层递关系。
【案例】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
蒙牛的这一法则首先是基于乳业发展的现实提出来的。
第一,中国人均饮奶量偏低。世界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100公斤/年,发达国家为300多公斤/年,我国仅有10公斤/年。
第二,中国饮奶人口偏少。中国现在有多少人喝牛奶?目前大概有3亿人。中国究竟有多少人不喝奶?目前大概有10亿人。
第三,在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结构中,发达国家的排序是“乳蛋肉”,肉、蛋、乳的消费比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