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高层领导走出楼宇,在并不安全的环境中,往来奔波,并一直靠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指挥着全国的经营。全国各地,一会儿原料车被堵,一会儿产品车受阻。一个个疙瘩需要解开。一个疙瘩一个疙瘩地解开。

            天道酬勤。“非典”期间,蒙牛生产保持三位数增长(126%)。其中,5月份销售额是上年同期的253%。

            结论:营销的根,在“后方”——“根据地法则”。

            

            5.朝花夕拾:“非典”时期“备忘录”

            “非典”时期发生的事情,有些是一次性的,有些是间歇性的,有些会从此延伸下去。这里聊以记述,以资“备忘”。

            备忘一:只有一家新闻单位参加的新闻发布会

            2003年4月21日清晨,一辆黑色轿车一路穿街过巷,急停在国家卫生部门前。此时,距离国家机关上班时间还有20分钟。

            当蒙牛乳业驻京代表王建邦在第一时间将100万元现金支票送达国家卫生部的时候,有关人员甚至有点犯难。虽然之前沟通过,洽谈过,但这第一笔“抗非”捐款说到就到,多少还是有点突然,究竟由哪个部门收,怎么收,走什么程序,都还无例可循。现联系,现请示,最终办公厅指定由规财司受理。

            既然是第一笔捐款,发轫之举,总该有个仪式。卫生部新闻发布办公室紧急主持。没有预定地点,就在卫生部贵宾会议室举行;没有预约记者,临时打电话请来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的记者……当然,也没有预请的领导,预备的讲稿。一切匆促而简单。这也许是有史以来中国最简单的新闻发布会,一个只有一家新闻单位参加的新闻发布会。

            但这看似微弱的一丝声音,却如黄钟大吕,在企业界引起强烈震撼。一石激起千层浪,拉开了企业捐款抗击“非典”的序幕。从第二天开始,众多企业慷慨解囊,为国分忧,为民解愁。

            备忘二:物流的智慧

            尽管国家对保证“非典”时期的物流畅通作出种种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细节性困难”。尤其一听说是从重灾区来的货车,困难更甚。

            针对“细节性困难”,蒙牛作出“细节性调整”。

            公路改铁路。例如运往华东的产品,过去相当一部分是汽车运输,“非典”时期大量改为铁路运输。

            货车接力。甲方给乙方送货,车到甲乙交界地,甲方止步,改由乙方将货接走,或直接将车开走。甲乙两地只交流货,不交流人。

            送货到“门”。货送到小区门口,打电话告知订户,然后作“向后转走”,货由门卫中转。

            备忘三:商超冷,小店热

            “非典”时期,商业重心从商超向便民店迁移,从轴心向边缘跳跃,从主动脉向微血管挤压。

            大商超牛奶销量大幅度下滑,酒店、饭店之类的通道几乎完全瘫痪,便民店销量则大幅度攀升。

            备忘四:牛奶保质期长胜于短

            “非典”时期,人们为尽量减少接触机会,喜欢一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