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蒙牛“以柔克刚”,不多久,这场“成功的垄断”即在“成功的利益”面前土崩瓦解了。
这场竞争的结果,实际上是两败俱伤的:伊利多付了一大笔钱,蒙牛也多付了一大笔钱,消费者却没有得到一点实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渔翁”就是中间商。
所以说:不要把你的竞争对手逼到绝路,也不要轻易激怒它……损人一千,自耗八百。
6.
独占液态奶渠道:伊利的“买断”制度
在通路上排斥蒙牛一直是伊利一些经销商的梦想。在冰淇淋通路上几经尝试,在液态奶通路上也一再反复。
2002年,伊利在全国多个城市封堵蒙牛。
伊利经销商买断卖点的政策很特殊:不限卖光明,不限卖三元,也不限卖其他牛奶,惟独限卖“来自大草原的品牌”,有的甚至把限卖蒙牛的条文明确写进了合同。
珠海上演过。桂林上演过。在成都还引发了一场媒体讨论。
此后两年,买断售点的“大旗”仍被伊利一再祭起。
2004年,伊利客户大会强调:伊利的重点在西南。会后,即在成都大规模垄断通路。
从理论上讲,封闭通路只能坚持一时,不可能坚持永久。因为封闭通路需要搭上大本钱——“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夜”。
但所谓营销战,很大程度上都是阶段性的。一个企业买断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