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有一次班德勒说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他到一间精神病院拜访一位自认为是耶稣的病人。当班德勒一跟他碰面,就问他:“听说你就是耶稣?”他说:“是的,我儿。”班德勒接口道:“我等下再来。”就把那个病人单独扔在那里,好不困惑。三四分钟后,班德勒带了一把卷尺,从头到脚为那病人量了一下尺寸,就又离去。这番举动又令那个病人困惑了一阵子。过一会儿班德勒回来,带了一把锤子,几根钉子和几块木板,并且开始钉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个自称是耶稣的人问道:“你在做什么?”班德勒在钉下最后一根钉子后再问那位病人:“你是耶稣吗?”那人再次回答:“是的,我儿。”班德勒就说:“那么你应该知道我来此的原因了。”突然间,那人回复神智,连忙说:“我不是耶稣!我不是耶稣!”他先前的模式被班德勒一下子就终止了。

        另外一个终止模式的例子,是数年前所举办的禁烟活动。那场活动建议当自己的亲人想取香烟时,就送给他一个吻以取代那支香烟。这个举动一方面打破他自动取烟的模式,另一方面可让他怀疑旧有的取烟行为是否明智。

        像这种终止模式的方式也可用在政界和商界,更可以用在日常生活里。经常我们会和自己周遭的人起争执,吵到最后大家都忘了争吵的原因,只想在这场争执中如何“赢得胜利”,因为这是他们争执的目的。像这样的争执往往会破坏双方的友谊。有时候在吵完后,你回想起来,总会觉得奇怪,为何会变成这种结果?可是在争执的当时,你可不会想到这一层。你现在想想是否最近有过一次这样的争执,当时你可曾用哪一种终止争执的方式?另外也请你为这种情况想五种终止模式的方法吧!

        终止模式也可以做为预警信号,以便在争执失去控制时能切断这种争执。我发现幽默的用语是终止争执最佳的工具。首先你和对方得有一个约定,就是任何一方发现争执有可能会失控时,立刻就把共同认定的那句幽默话说出来,而另一方一听见这句话就得住口。另外由于这句幽默话能引起我们想起某件好笑的事,便能冲消一些争执所产生的火药味。

        “凡能扩大人们力量,使他做出原先认为做不到的事,这种东西是无偿的。”                                              ——本·约翰逊

        在本章里所阐述的两个观念,是与我们平日所知道的背道而驰的。第一,同意对方的说辞远比制服对方的说辞更具说服力。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事事都要分出胜负。不过在沟通这件事上,如果想靠言语取胜,往往不会有任何成效。相反地,你若能以同意取代反对,以引导取代制伏,你的沟通会更有成果。虽然这样做并不容易,但是只要不断地注意,有一天你的沟通方式会改变的。

        第二个观念是,我们的行为模式并非牢固地永难更改。如果我们做事的态度一直是消极的、束缚的,那并不是我们的心智出了毛病,只不过是反复使用某种不好的行为模式。不管那种模式是对别人或对自己,你都得立即终止,改换成另一种新的模式。毕竟我们不是机器人,受设定的程式所摆布。对于自己的心智,我们绝对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有决心,认清症结所在,改变只是瞬间之事。

        上述两种观念都是从弹性的立场衍生出来。当你拼图拼不出来,你不需重复使用一种拼法,你应该以弹性的态度换个方式试试。你的弹性越大,可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可发展的空间就越广,而成功便接踵而至,指日可待。

        在下一章里,让我们就来看看使人有“弹性”的技巧,那是……

        第十六章  重新框视:透视的力量

        “人生不是一泓死水,冥顽不灵的人犹如疯子和坟墓中的死人。”

        ——迪克森

        让我们来谈谈脚步声吧!如果我问你:“脚步声有什么意义?”你可能会如此答道:“我不以为有什么意义。”好吧,就让我们来看看。假如你此刻正走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行人的脚步声是根本听不见的,所以脚步声对你不具任何意义。不过,如果你在深夜独坐在客厅里,忽然听到脚步声停在门日,这时你会怎么想?很可能这脚步声对你具有不同的意义,至于为何,则看过去的类似经验可以提供给你怎样的参考,以决定你是否应宽心或害怕。例如,你可能听出那是丈夫加班迟归的脚步声,便欣然应门;若你以前曾有遭强盗闯入的经验,很可能这陌生的脚步声会令你提心吊胆。至此,我们发现任何人生遭遇所代表的意义,全取决于我们为它所配的框框。当你换了个框框(角度),意义就随之而变。所以,要想改变个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要晓得如何为自己的遭遇配以最好的框框。这种认知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重新框视。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