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初选得出的六品茶,依次开始进行煮茶品评。
前面四品茶,无论从汤色、香气、滋味来看,都已经是上品。众评委有感今年茶选所呈的茶整体品质都高于往年,对于最后的两品,清秋露和西湖龙井,也更加期待起来。
眼下,正轮到李家的清秋露。
李怀义亲自煮茶,面前排开煮茶所用器具,放眼看去,生火、煮茶、量茶、贮水、存盐用具一应俱全。李掌柜显然也是煮茶高手,生火用的是炭;水则是方家统一提供,乃是山上乳泉石地缓流之水。开煮片刻,水沸如鱼目,微有声,此为初沸,李掌柜调入少许盐,尝过水味之后将手中剩余的水弃掉。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留存备用,随后用竹夹环搅水汤中心,用则量出定量事先已碾好的茶叶,于沸水中心投下。少顷,水如奔涛溅沫,将事先舀出的水浇入以育其华。
最后,李掌柜只取出一碗茶汤,其余皆弃之不用。这时他用的是一只大碗,然后再取五只精致的茶碗分茶。
在他分茶的时候,方洛转向柳青儿问道:“柳姑娘可知李掌柜只取第一碗茶的缘故?”
原来方才李掌柜煮茶之时,柳青儿点头三次笑三次,第一次是看到他生火用了木炭,第二次是调味弃水之举,第三次则是见对方只取第一碗茶汤,如此一来,方洛便知此女精于茶道,是以有此一问。
柳青儿也知对方有意试探,微笑相答:“《茶经》有云:第一者为‘隽永’。取其隽味永长之意,乃汤中最佳者。此后一、二、三碗次之,第四、五碗外,若非甚渴,不饮也罢。”
方洛微笑着点头,道:“柳姑娘所言甚是。”
杨非辰在一旁看着柳青儿从容应对,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这时,茶温稍降,李掌柜将茶汤呈上。柳青儿在旁亦闻得茶香扑鼻。
茶碗是越州青瓷,光华精致的瓷碗衬得茶汤绿莹莹。清秋露以“清秋”为名,因饮后令人神清气爽,宁静致远。以青瓷盛清秋露,愈增其幽意,足见李掌柜匠心。
五位评委先观汤色,闻香气,然后才开始品味,半碗茶入肺腑,均称赞出声,道声:“好茶。”
方洛道:“唐卢仝曾赋诗曰‘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然‘清秋露’只饮半碗,便已有腋生清风之感,实属难能可贵。”
赵先生、钱先生和孙掌柜均连声称是。杨非辰只笑不语,但也向方洛点了点头。五人将剩余半碗茶放下,自有人来收在一个托盘内,同时贴上一只标了“清秋露,李”字样的标签。这是品茶的一个步骤,品味时分热品与冷品,用意在于区分茶汤冷后滋味的变化。
最后一个,便是柳家的西湖龙井了。
柳青儿从座位中站起,向杨非辰和方洛示意后,走到场中,春风捧着一只精细的木盒走到她身边。
炉与水均是方家提供的,青儿生火用的也是木炭。生火之后,水尚未开,青儿从春风手中接过木盒,打了开来,原来是一套茶具。
青儿从盒中依次取出五只莹白剔透的盖碗茶碗,随后取出一只同质的茶壶。
李掌柜用越州青瓷,柳青儿用的则是邢州白瓷。茶圣陆羽以越瓷在邢瓷之上,乃是当时短见。如今邢瓷工艺精进,已与越瓷平分秋色。越瓷若冰类玉,邢瓷如银似雪,皮日休曾赋诗曰:“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便是将邢瓷与越瓷相提并论,称赞它们各有千秋。
此时,水略有声,等到蟹眼之后,有微涛,正是当时,起瓶,将水注入茶壶,不加壶盖。然后从茶罐中,用则量出定量茶叶,依次放于茶碗中;茶壶加盖,执壶注水,淹没茶叶即停,扣上碗盖;少顷,起盖,再注水,至七分满,仍旧加盖。
一缕轻风徐来,但见素手纤纤,执壶轻注,即升即降,如凤凰点头,蜻蜓戏水;佳人素颜乌发,衣袂翩然,几似仙子。茶汤未成,馨香已闻,不知是来自碗中的茶还是来自煮茶的人。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