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0章 秦国蛮族的跃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将一支原本地位卑微、只能充当奴兵角色的军队,竟然能够一步登天,直接晋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护军!如此破天荒之举,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在秦国的仆从军与奴兵之中激起千层浪涛,引发轩然大波。
              此时此刻,刘胥敏锐地抓住这个绝佳契机,向整个国家发出庄严宣告:但凡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卓越非凡的仆从军以及奴兵们,皆有可能获得梦寐以求的机遇——被提拔晋升至汉军的行列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将士无论出身蛮族还是夷族,都将获得与汉人同等的尊贵身份;若是同为汉人,则可平步青云,得以晋升汉人;至于原本就是汉人的将士们,则更是能加官晋爵,光宗耀祖。
              在龙象军所树立起的光辉榜样激励之下,全国各地的仆从军和奴兵们仿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源泉,内心深处也增添了一抹强烈的归属感。每逢战事来临之际,他们便会倾尽全力,奋勇杀敌,毫不保留地展现出自己的勇猛与果敢。
              此次破格擢升,可以说是秦国针对蛮夷族群策略性的重大变革。过去,秦国对待蛮夷往往采取一种较为保守的态度,使得大多数蛮夷只能徘徊于政治体系的边缘地带。然而如今,随着国内各地区对人口及各类人才需求日益紧迫,本国人口已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于是乎,那些长期效命于秦国旗下、历经战火洗礼且已基本掌握汉语交流能力的蛮夷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朝廷高层的视野范围之内。
              经过之前两场惨烈无比、规模浩大且旷日持久的安息之战后,位于中东地区的那些仆从军以及奴兵们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其数量急剧减少。面对如此局面,如何妥善安置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毫无疑问,给予他们应有的接纳与包容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然而,即使这些幸存者有幸获得官职,他们也绝对不允许在自己的祖国本土担任职务。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大多会被派遣至遥远的印度。此时此刻,印度的总督府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迫切需要从一个单纯的军事统治机构演变为具备全面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因此,大量的吏员岗位空缺亟待填补。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中东和欧洲的众多野蛮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要选择对象。与此同时,印度八部众则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脱颖而出,已然成为经过严格筛选后的精英群体。于是乎,这些八部众成员纷纷被精心部署到中东及欧洲的各个角落,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制衡关系。
              阿托维夫正是趁着这样的局势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最终得到了提拔和晋升。他被派遣至位于北印度地区的拘尸县担任尉从佐一职,其主要职责便是全力辅佐县尉去执行与军事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紧密关联的各项重要任务。
              凭借着赫赫战功,阿托维夫有幸获赐一座拥有整整一百户人口规模的村落作为自己的封邑,此村坐落于锡兰郡境内。
              实际上,这一举动背后蕴含深意——秦国正在积极地为那些新近获得擢升的蛮兵们开辟出更多空间和机会;与此同时,通过此种方式巧妙地将那些长期统率军队且势力渐长的蛮族将领移出军队系统之外。如此一来,既能防止他们过度膨胀、拥兵自重,又能借助“明升暗降”之计实现对潜在威胁的有效遏制。
              在秦国严密完善的统治体系之中,各州府、郡县的各级官员无一例外都必须具备汉族人或者等同于汉族人的特殊身份标识。正因如此,他们与生俱来就享有比其所管辖区域内的蛮夷奴隶更为崇高尊贵的社会地位。
              至于那些隶属于仆从军或奴兵队伍中的蛮族将领们,则在面对这群具有汉人同汉人双重属性的官吏时,不得不自降三等以示谦卑。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等级差异并非源自秦国明确颁布的法律法规条文约束,而是在漫长岁月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并固化下来的一种不成文惯例。
              对于那些来自蛮荒之地的民族而言,要想真正融入秦国并成为其中一员,需要经历一系列艰难且漫长的步骤。首先,获得与汉族人相同的身份地位乃是至关重要的开端;紧接着,设法踏入汉族人的军政领域则是迈出的关键第二步;而最后一步,则是迎娶一位汉族或是东亚地区的女性作为妻子,并共同孕育后代。唯有当所有这些条件都得以满足之时,他们方可算作完全融入了秦国的利益体系之中。
              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顺遂。那些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