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35年1o月12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林子轩。

        林子轩获奖的作品为1984。

        获奖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冷峻的笔锋,表现了世界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进入3o年代,随着林子轩写出一部部经典,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给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很大的压力。

        以前还能以林子轩年轻,写作的大多以西方为背景,富有争议性等理由来拒绝。

        可随着京华烟云、围城、苏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号屠场等一批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

        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时间,林子轩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

        一旦获奖者不是林子轩,评选委员会就会遭到媒体的批评,让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郁闷不已,他们是无辜的。

        或许是真的不想忍受这种压力,在林子轩35岁的这一年,评选委员会选择了林子轩。

        消息传到国内,媒体沸腾,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荣誉。

        相对于媒体的狂欢,林子轩却高兴不起来,他此时出国领奖将会有极大的危险。

        由于这些年和日本的斗争,日本已经不止一次的企图刺杀他,在上海投靠日本人的汉奸甚至成立了专门针对他的机构。

        林子轩只有在法租界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日本只是其一,上海的各国情报机构都在监控着林子轩的一举一动。

        自从高堡奇人被各国重视一来,寻找这本作者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美国情报机构刚开始以为高堡奇人出自美国人之手,调查重点放在了生活在洛杉矶的美国人身上,后来有位语言学家仔细分析了的手稿。

        他认为这部手稿的用词造句有着东方人的习惯。

        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在国内十所大学里做了一个实验,让来自日本、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分别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

        他们以此来分析东方人和西方人用英语写文章的不同点。

        中国人习惯了写文章的时候在脑海里先出现中文,然后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如此写出的英文就带着中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通过大量的对比,美国情报机构把东方人列入了调查之列。

        因为高堡奇人里有大量日本人的内容,他们把调查重点放在日本人身上。

        随着林子轩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美国媒体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拿出来热炒。

        事实证明。林子轩的论文非常出色,美国的确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这说明林子轩不仅拥有写作天赋,在经济学上也有敏锐的眼光。

        这件事引起了美国情报机构的关注。

        他们把林子轩的毕业论文和1929年的一起美国股市的操纵案联系到了一起。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被认为是人为操纵的结果,给美国造成极大的损失。

        他们调查了林子轩在美国的行踪。现1925年高堡奇人出现的时候,林子轩正在美国,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林子轩和高堡奇人有关,但林子轩被美国情报机构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931年。

        由于林子轩的名气太大,而且这件事又极为机密,美国情报机构只能派遣间谍前往上海。

        1931年,世界各国最精锐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