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获的季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这部《纸人捣乱记》是由真人和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动画片,片长十二分钟,有配音,是万谷蟾三兄弟制作而成。

        这是林子轩第一次看到民国时期的国产动画片,颇为好奇。

        由于他掌握着戏院,上海大部分电影的放映都需要明星电影公司安排。

        林子轩对普通电影没什么兴趣,不怎么关心这些事,但听到有人制作出来了一部动画片,还是想要先睹为快。

        陪他一起看这部电影的是《纸人捣乱记》的导演万谷蟾,也是动画中那位画家的扮演者。

        万谷蟾出生于1900年,和林子轩同岁,江苏南京人,192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1925年1月到商务印书馆艺徒学校担任图画教员,7月转到影戏部从事美术设计工作。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了解到电影的拍摄方式,有了拍摄一部国产动画片的想法。

        离开活动影戏部后,万谷蟾和他的两位兄弟一起制作了这部《纸人捣乱记》。

        他对林子轩没什么隐瞒。

        这部动画电影的灵感来源于美国麦克斯弗莱休兄弟拍摄的动画短片《墨水瓶人》,虽然有所借鉴,不过拍摄手法都是他们自己研究出来的。

        因为欧美动画公司的制造商们对动画制作的技术进行严格的保密。

        此时,欧美等国的动画片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动画片还处于一片空白。

        林子轩以前并没有重视这个方向,毕竟动画片的市场并不大,他觉得等到漫画在美国风靡之后,或者等到电视机普及之后再研究动画片不迟。

        万谷蟾和林子轩想的不同。

        他看了外国的动画片,认为外国人能做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也能做出来,还要做的更好。

        他们制作这部动画片的过程极为不易。

        万家三兄弟住在上海闸北区天通庵路三丰里一个七平米的亭子间里。

        亭子间是上海独特的住宅文化,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正房的后面、楼梯的中间。

        七八平面的空间,朝向北面,狭小阴暗。冬寒夏热,下烤上晒,是那些买不起也租不起高阶房的低收入阶层的栖身之地。

        之所以提到亭子间,是因为上海很多文人没有成名之前大多都住过亭子间。

        亭子间是上海二三流作家的首选。他们收入拮据,生活清贫,不得不暂时蜗居于此。

        这和后世的北漂们住地下室一样。

        鲁讯在上海同样住过亭子间,他的《且介亭杂文集》就是在亭子间写的,当时的邻居还有叶盛陶、沈燕冰、周建仁等人。

        后来鲁讯觉得弄堂里搓麻将声音太吵。就搬到北川公寓去了。

        不少北方文人刚来上海的时候都住过亭子间,梁时秋在《亭子间生涯》里写道。

        “厨房里杀鸡,无论躲在哪一个角落,都听得见鸡叫,厨房里烹鱼,可以嗅到鱼腥,厨房里生火,可以看到一缕缕的青烟从地板缝里冉冉上升……”

        亭子间已经成了上海的一种文化,方寸之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生活百态。

        万氏三兄弟就是住在狭窄阴暗的亭子间里。

        他们把自己七平方米的住房改作绘制、洗印、放映的工作室,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台旧照相机改装成摄影机。

        从上百次试验失败中摸索出经验,最终制作出这部动画短片。

        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明星电影公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