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却的纪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林子轩在伦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参加各种文坛聚会,和伦敦的文化精英们交流。??看?

        这些人希望通过林子轩来了解真实的东方文化,而不是道听途说。

        在有关中国的文化和现状上林子轩尽可能的客观叙述,纠正西方人对于东方人的误解,如果牵涉到别的话题,他就保持倾听,偶尔表意见。

        没有人全知全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还是不要妄议论的好。

        通过以前的信来往,他知道这些人都较为大胆,特别是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经常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

        191o年2月1o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

        整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蒙在鼓里。

        他们通过这种大胆的举动和出格的言论来抨击政府,表达自己的思想。

        只是伍尔芙却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不作的时候是一位才思敏捷,大胆独立的女性,一旦精神病作,就会有自杀的念头。

        或许正是因为被疾病折磨,才让她写出很多著名的意识流。要?

        1925年前后是她创作的辉煌时期。

        5月份她出版了达洛维夫人,广受英国文学评论界的好评,这部后来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2oo5年百部最佳英文之一。

        林子轩看到的是一位言谈风趣,性格开朗的女人。

        她的思维极具跳跃性,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会跟不上她谈话的节奏。

        这和东方人聊天总是慢条斯理,话到嘴边留三分的习惯截然不同,中国人讲究言多必失,所以说话时往往要在心里想上一想。

        伍尔芙觉得林子轩过于沉默,这和信中那个提出许多奇妙见解的形象不太符合。

        但她并不怀疑林子轩的写作才华,毕竟有作品作为证明。她只以为这是东方人的含蓄。

        林子轩前来英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在英国文学圈刷一下存在感,第二个就是出自己的声音,或者说出来自中国的声音。

        他在向这些英国文化精英们介绍中国的时候都会提到刚刚在中国生的五卅惨案。

        这件事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看?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真相。在5月3o日那一天,他就在事现场。

        在北洋政府和各国公使团的谈判中,外国的公使团一直辩解说巡捕是为了自卫才开枪,而中国民众是暴徒,袭击了巡捕。

        这件事至今还没有结果。

        在英国。英国政府的态度极为强硬,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国会下院表了有关中国局势的重要声明。

        “与其他有关国家一样,我们将保护在华英国臣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我们将使中国政府对英国臣民或财产所遭受的一切肆意伤害和损失负责。毫无疑问,不可以软弱,不可以犹豫。”

        日本大使则认为“我们必须支持上海领事团和工部局,我们还必须避免可能令中国人以为能够以暴力逼迫各国让步的任何行动”。

        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强硬态度导致对于五卅惨案的调查和谈判毫无进展,双方只是在互相推诿和扯皮而已。

        其中英国和日本的立场最为坚定,美国则具有两面性,居中协调。

        美国政策的基调是无意利用对英、日不利的骚乱。

        基本上选择维护列强内部团结。尤其认同拥有重要在华利益的美、英、日三强担负起外交责任,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对公使团给予明确的领导。

    &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