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关时间旅行的诸多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说实话,这确实是林子轩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在后世,他喜欢看科幻电影,包括很多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特别是那部非常有名的《星际穿越》,不过他也就是看个热闹,并不懂得那些深奥的科学理论。

        后世的不少科学家都认为时间旅行在理论上可行。

        为此有人提出了四维空间的想法,把时间加入到维度中,并认为时空旅行的天然“交通工具”是黑洞。

        这些对于时空旅行的猜想正是来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牛顿看来,时间的长河是笔直、连续且始终如一的,它从不偏离,并始终以相同的速度流逝,以自己的这种方式带着世间万物同行。

        后来,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并没有这么稳定,时间的长河蜿蜒曲折,会在恒星和星系周围加速或者减速”。

        1949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同事,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找到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一个解,这个解描述的宇宙是旋转的。

        如果宇宙真是旋转的,那么你乘一艘火箭环绕宇宙航行时,会在出发前就返回。

        这个发现让爱因斯坦困惑不已。

        在爱因斯坦的回忆录里,他承认这的确是他方程的解,但是他同时认为我们可以从物理上将它们舍去——因为宇宙是在扩张的,并没有转动。

        1963年,数学家罗伊克尔发现自转的黑洞会塌缩成一个由压缩物质组成的环,而不是一个点。

        如果你从这个环中间穿过去,你可能会经历时间倒流,甚至穿行到另一个宇宙。

        数学家称这种空间为“多连通空间”,物理学家则称之为虫洞。

        到了80年代末期,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及其同事发现了爱因斯坦方程的另一组解,这些解表明虫洞是可以穿越的。

        1990年代,爱德华维顿提出了一个具有11度空间的M理论。

        他和其他学者找到强力的证据,证明了当时许多不同版本的超弦理论其实是M理论的不同极限设定条件下的结果,这些发现带动了第二次超弦理论革新。

        弦理论主要试图解决表面上不兼容的两个主要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从而解决黑洞的问题。

        然而,这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上的假设和猜想,无法进行验证。

        林子轩想借这个机会当面问一下爱因斯坦的想法,时间旅行有没有可行性。

        对于时间旅行,在座的学者并不陌生,接触西方文学的大多都知道。

        1895年,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经典名作《时光机器》问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寻秦记》在这个时代虽然不怎么受人待见,但也提出了“穿越”的概念。

        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小说中的情节,和科学没有丝毫的关系。

        此时,林子轩在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面前提出这个问题,引得众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因为这样的问题才符合林子轩文学家的身份,也会成为一桩趣闻,给这次晚宴增加色彩。

        爱因斯坦想了想,似乎真的在考虑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我想这个可能性不大,也无法进行验证。”爱因斯坦微笑着摇头道,“光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最快速度,对于超越光速的谈论没有太大意义,只能是一种假设罢了,当然,你可以在小说中实现这个梦想。”

        这就是爱因斯坦和林子轩之间唯一的交流。

        两人既没有擦出思想的火花,也没有智慧的交锋,仅仅是普通的交谈而已,让周遭的旁观者失望不已。

        林子轩有自知之明。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