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那么,池秘书想让我做什么呢?”
“我就说实话吧,海军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军舰,而是军费啊!”
池秘书苦笑。摊手道:“胡总大概知道,海军的维护费就是个无底洞。但是和陆军、空军比起来,海军的军费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胡总是个奇人,我就是来取经了。不要f-14也不要七十亿,只要胡总能指条路子就行。”
胡文海闻言挑起眉头。惊讶的张大了嘴。
池秘书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他这话若是拟人成男女之间的对话,那就是说“我吃醋了!”。
对,海军吃醋了。你胡总给空军弄了f-14,还在熊猫国产化上遍洒金银,又给陆军拉来了七十亿项目——虽说是总后搞的,但总后的钱不就是陆军的钱?中**队没有海空军,只有陆军海战队和陆军空战队可不是白喊的。看看三总部里的领导都是些什么出身?就知道七十亿这大头会流到哪个军种去了。
说到底,你胡总这么能,总得一碗水端平不是。
“胡总的能力海军是看在眼里的,原本也想学着能不能靠出口军工武器来缓解现状。但是海军装备自有其特殊性,政治因素有的时候比质量和价格更重要。目前来说,海军装备打开国际市场的成果,也只是除了两伊以外的埃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实在是没有什么利润,希望胡总能帮忙找到一条来钱的路子!不用多,够海军吃口饭就行!”
第二百六十二章归家
胡文海沉默了起来。
并不是他没有赚钱的门路,正如他对自己的定位,大河有水小河满。
在没有私企生存空间的八十年代,他能维持自己的私企体制,那就是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上一大截了。
为了保证自己这条小河能满负荷运转,给自己找点“保护伞”那绝对是多多益善的。
为此就算是从自己的业务里分割一部分出去,只要能换来中央上层的好感,胡文海也觉得是赚到了。
但问题是,海军自己也要脸。
八十年代的中国海军,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少爷的身子跑堂的命。
穷的叮当三响,没有什么话语权和影响力,但背黑锅挨打的事情却出了不少。
远的不说。85年年初的时候,北海舰队出的韩国叛逃事件就让海军很是灰头土脸了一阵。
到88年3.14海战,虽说是打赢了而且赢得还挺漂亮,但南海舰队海军力量的薄弱却也暴露无遗。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二十多艘战舰,安南人狐假虎威。歼八ii只有八百公里作战半径,八十年代海战竟然靠舰炮“洗甲板”。
还是那句话。两伊战争是拿着现代化的武器打了一场二战水平的战争,而中国和安南之间则是拿着二战水平里都拿不出手的武器在作战。
这个水平,其实可想而知。若非是逼急了,也不会有那张著名的坦克上货船的图片了。
说到底,还是穷闹的。在国家战略上八十年代海军就是靠边站,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国内的造船业又不是海军能插手的,这和空军对航空工业的强大影响力话语权又不一样。
中国航空工业常年最大的客户就是空军,国内航空管制干脆就是空军代劳的,这样一来航空口自然是要受到空军的强烈影响。
胡文海捧了沈飞。给熊猫国产化砸钱,这多半都是能落到空军口袋里的。
但是国内的船厂却不是海军能插手的,六机部——哦,现在改名叫中船总公司了。国内造船业绝大多数的业务,反而不是海军带来的。
虽说保海军是中船总公司的政治任务,但造船业发展的再好,海军也确实是真的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在这里。
说了这么多,胡文海心里就是一个念头——难!
海军要脸。不愿意从胡文海的碗里抢食,海军军工口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手上有几个军工厂。盈利能力都很堪忧,和陆军、空军没法比。
造船业进步海军拿不到什么直接利益,所以巨型总段造船法搔不到海军的痒处。
要给海军想一个“吃饭”的路子,胡文海一时还真是没有思路。来快钱的话,他倒是记得三哥家里有几处神庙可以去挖。但堂堂中国海军,总不能去做盗墓贼吧。怎么说海军也要端着点五大流氓的逼格不是。
而且海军恐怕对赚快钱也没兴趣,一着到手的钱不禁花。海军出海那就是烧钞票的,挖神庙能让舰队开出去几次?
所以说,还得有细水长流的路子适合海军,至少能把舰队的维护费用给赚出来。有些话不能说的太透。历史上一文钱难倒了英雄汉,为了养活舰队,海军也做了点钱没赚多少但是名声坏大了的买卖。
为了不重蹈覆辙,胡文海必须谨慎考虑才行。
“如果可以的话,池秘书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胡文海踌躇:“一时间我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池秘书你放心,这事儿我应了!我放在心里呢,一定给海军找出一条路子来。”
池秘书面露喜色,猛的点头:“有胡总这句话就行,我相信你的能力!首长也相信你的能力!”
胡文海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倒不是怕海军不讲理非要他立刻想出个办法来。而是担心升米恩斗米仇,别是海军觉得自己出手是应该应份的。
如今有池秘书这个“承情”的态度,他心里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
胡文海与池秘书最后随意的聊了聊,掌握了一些海军目前有意推进的军转民项目,然而可惜没有发现什么他知道的有前途的好项目。
池秘书屡屡拍胸脯保证,只要胡文海记得有心帮海军这个忙就行。不论能不能有一个结果,海军都记得胡总你这个朋友。
俩人就站在渤船舾装码头不远处的海边聊了半天,在食堂小灶吃过饭之后,胡文海辞别了池秘书,在渤船厂区又转了两圈。
他离开这段时间里,可以看出渤船的工人们精神面貌确实是不同了。
胡文海始终记得他当年从一位职业经理人口里听来的一句话,“跟工人光谈情怀不发奖金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企业文化也好,团队培养也好,提高工人素质也罢,千万记得谈钱!
一流的工人首先要有一流的报酬,有了稳定的人生保障之后。工人才会跟你讲责任心。
说白了,八十年代中国国企工人责任心的普遍缺失,和工作报酬有着直接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工资跑不赢cpi,工人自然没有了好好工作的动力。
胡文海接手渤船之后,工资虽然还是国家规定的那些。但各种各样的生活补助、计件提成和奖金源源不断,逢年过节还有丰富的福利。
有这些丰厚的物质基础打底,推行起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自然是事半功倍。
到了1985年的九月份,渤船经过紧锣密鼓的技改和扩大生产,已经具备了同时开工三艘船九到十五个巨型总段的能力。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胡文海是看不上重工业那漫长的生产周期和薄弱的盈利能力的。他入手渤船不是为了造船,而是为了推广巨型总段造船法。
渤船是个样本,是给国内船企如何改造自己适应巨型总段造船法而打造的样本。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