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尽管17世纪的全球性小冰河气候导致北美地区最近两个月的降雨量都极其吝啬,但依靠着布鲁克林地区丰沛的溪流河渠与地下水资源,第一年的农业生产还是顺利走到了收获期。
曼哈顿社区直属的农场区,总数超过两千亩的麦田如今已经是一片金黄的海洋。两百多名印第安雇工全力以赴地进行着收割工作。
工业部某技术宅推出的人力收割机仅仅重十几公斤,据说曾经申请了无数次专利投资项目都没人理睬,如今却成为了曼哈顿社区最给力的人力农业工具之一。
一片片小麦被印第安雇工们收割堆放在一起,然后由进口自欧洲的挽马牵拉板车一波波运到指定的谷物处理场,这种高大的四脚怪兽一度还引起了德拉瓦人不小的恐慌。
为了加快收割运输速度,社区委员会与农业部的部分管理者也加入了夏收行列。这样一幕丰收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哈得孙河下游两岸的多个德拉瓦族印第安村落中,但还在试验阶段的收割机却无法大量用在印第安人的农场里。
已经收割的农场土地将在不久后进行一次整理,然后将大面积种植一波苜蓿、豆类或番薯、土豆之类副农作物,这样在冬季到来前,还可以获得一次不小的收成。这次收获的秸秆等也将进行土肥回田或做为其他工农业原料进行处理,此后的农场还会进行一轮新的规划和扩建,为1622年的春耕做好前期准备。
在第一次大规模农业计划中所暴露的问题,让农业部负责人海惠芬大妈领导的农业组成员进行了深刻反省,求大求全求高的思想做了彻底修正。之后的任何规划都以节省技术人力为基本指导思想。
从欧洲获得的农作物、家禽、畜牧品种,都交给了关系最好的几家德拉瓦族印第安村落,甚至遥远北方的莫西干族印第安人也获得了一些。而曼哈顿社区本身,则只保留了极其有限的农业种植和牲畜饲养单位,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指导这些本地土著进行农业生产。
经过初步统计,大灾难带来的麦种虽然并不是很适合当地的气候,但肥沃的一塌糊涂的田地质量,使亩产依然达到了近200公斤,至于后世那种亩产千斤的水准,在17世纪只能作为一种梦存在。
鉴于海惠芬提醒的关于印第安人农业扶持计划中原本过于苛刻的收益分成方案,曼哈顿社区委员会经过谨慎考虑后,将三年内的分成比例从六成降到了五成,这样一个消息让还沉浸在海浪般农作物收获而如梦似幻的印第安村落首领们又幸福地跳起了传统舞蹈。
超过两千亩的直属农场,光是小麦就收获了400多吨,其他非一次性夏收的副农作物种植区,也提供了不少于50吨的收益。这还不包括要从印第安人农场里分成而来的数量。
……
……
布鲁克林工业区东北方不过一天路程的某座德拉瓦印第安人村落里,肯拉顿叼着烟杆呆呆地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农场,手都在微微发抖。
曾经的岁月里,无论如何虔诚地祈祷神灵,村落祖祖辈辈都是在饥一顿饱一顿的轮转中一代代挣扎生活。为了生存,他们的年轻人要练就一身可以和猛兽搏斗抗衡的本领,要和其他部族进行血腥的战争,要在大自然神灵变幻无常的情绪下瑟瑟发抖。
如今,似乎这些都不存在了,就算是要分给那些态度友善的华族超过一半的收成,眼下的沿小河两岸分布的仅仅1500多亩土地带来的粮食,也足够整个村落用上大半年,而且看起来是那么轻松简单,看来要扩大耕地面积!
还要去打猎捕鱼?也许以后只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口味。
还要去厮杀?也许当对手开始垂涎自己的富庶时,自己女儿的丈夫,那位“华族里的有身份”的女婿就会第一个跳出来,用那种恐惧的武器打翻任何胆敢挑衅村落的白痴。
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华族人或自家的农场里忙碌着,妇女和小孩们个个带着灿烂的笑容在农场收割现场帮着忙。一捆捆收割好的小麦堆积如山,然后被告知等着某天华族人会送来各种奇怪的工具进行后续处理。
上个月跟着女婿和女儿在华族人的地盘上生活了近一个月,那种不可名状的安逸与富庶感一直到现在都深深印在老人的脑海里。
看似不可救药的外伤,在那个奇怪的白色房屋里出来后,就痛苦尽去;看似危险重重的大河,华族人却能坐着他们那种奇特的大船轻松往返;看似太阳隐去的黑夜,入眼的却是如天上星河般的明灯亮火一片……
“爸爸,还在发呆啊?”
突然,身边的女儿拉了拉自己的手臂。肯拉顿这才回过神来,一脸慈爱地看着已经怀孕六个月大腹便便的女儿娜答,一种庆幸与自豪油然而生。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