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章从大同集宁之战到撤离张家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当天,聂荣臻与萧克、刘澜涛、罗瑞卿一起,提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战略区集中力量先打下山西,使三区连成一片的建议。为此,晋察冀拟采劝西攻东防”的作战方针。两天后中央复电:“你们的战略意见是正确的。国民党大打后,你们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平绥、同蒲、平汉路)四城(大同、太原、石家庄、保定),首先是打下平汉路和石家庄、保定。”①聂荣臻提出,如无晋冀鲁豫的配合,执行中央的指示是困难的,建议先用半月时间,与晋绥配合打下大同。中央复电同意。看来,聂荣臻是考虑到平汉路和平津唐两线敌人共有8个军、21个师、5个总队,而山西太原以北地区敌人只有2个军、7个师,显然要弱得多。7月,为孤立大同,晋察冀与晋绥军区配合进行了晋北战役。晋察冀军区部队在40多天中解放了山阴、繁峙、原平、五台、定襄等城镇,歼敌8000多人,基本实现了预期目的。晋北战役后,接着与晋绥军区组织了大同、集宁战役。

  
      8月2日,聂荣臻到阳高主持了大同战役作战会议。根据大同敌兵力不强,但城防坚固的特点,确定以5个旅围攻大同,先在外围各个歼敌,与围城同时,另部署4个旅打傅作义可能的增援,并组成前线指挥部,由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任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罗瑞卿任政委、第三纵队司令员杨成武任副司令员。7月31日战役开始。大同城坚,对此估计不足,未能按计划攻克。9月2日,傅作义3个师增援大同,这本在我意料之中。

  
      傅部进到集宁,被包围。在敌人即将被歼时,傅作义又派一个师增援集宁。

  
      由于前线指挥员指挥不当,不是集中全力先吃掉敌人3个师,而是掉头打敌人增援的一个师,兵力调整又组织不当,致使敌4个师会合,失去了歼敌良机。后来,聂荣臻在回忆录里总结教训时说:“发起大同战役,有考虑不当之处。因为,大同敌人的兵力虽不雄厚,而城防设施是颇为坚固的。当时,我军既没有重武器配备,又缺乏攻坚战经验,哪里有把握攻下大同?”①在这种情况下,  13日部队撤离集宁,  16日撤围大同,加上8月28日放弃承德,至此,张家口东西两面受敌,形成被动态势。聂荣臻权衡利弊,认为我军一向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决心能守则守,必要时主动放弃张家口。

  
      关于撤出张家日的考虑,要追溯到绥远战役之后。那时,聂荣臻认为,未能消灭傅作义部主力,造成张家口两面受敌,总的形势不利。鉴于这种情况,他开始从张家口大量往北岳山区转移作战物资,光105口径榴弹炮的炮弹就有几万发。解放战争中二野、三野把105炮的炮弹打光了,这批弹药起了重要的支援作用。绥远战役结束,离撤出张家口还有近一年的时间,即使在那个时候,聂荣臻已经预见到迟早要撤出张家口。因而搬运许多笨重物资从容不迫,重要的机器全运进山里,负责搬运工作的是察哈尔省主席张苏。

  
      自1946年7月起,就往涞源山区疏散人口。

  
      9月份的一天,晋察冀军区作战科长杨尚德乘一架美国飞机由北平飞回张家口。杨尚德在北平军调部跟随叶剑英工作。对他的突然而至,聂荣臻感①《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00页。

  
      ①《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631页。

  
      到诧异,问:

  
      “你怎么回来了?”

  
      “送情报。”

  
      “情报在哪里?”

  
      杨尚德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顶球牌香烟,从里边抽出一支,从两头掰开,里边包着的是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杨尚德汇报说:这是打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地下工作人员提供的敌人进攻张家口的作战命令。字迹太小,聂荣臻看不清,马上派人整理出来,他看过后,又叫杨尚德作了详细汇报,在座的有罗瑞卿、萧克、刘澜涛、赵尔陆、耿飚。

  
      敌人进攻张家口的部署是:东面,李文兵团第十六军、第五十三军沿平绥铁路向怀来进攻;十三军从承德到丰宁(大阁)、沽源作为配合;九十四军在北平作为预备队。西面,傅作义三十五军的3个师、新编骑兵第四师、暂编第三十八师集结于大同集宁一线。东西两面的敌军协同抢占张家口。

  
      从北平地下工作系统送来的这个情报和军区掌握的敌情动态,全都证实了张家口的形势是严峻的。

  
   &n
rrshuxs.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